挣扎于业绩滑坡,硕世生物8位董监高宣布自愿降薪,而董事长带头降薪50%。


新京报贝壳财经统计发现,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2022年,公司时任董事长税前报酬总额达1800万元。两年后,这一数字已经缩水到206.43万元。以2024年公布的税前报酬总额计算,8位董监高2024年于公司获取的税前报酬总额合计超千万元。


董监高自愿降薪,硕世生物正艰难前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26万元,同比下降86.35%。而自2023年起,硕世生物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营收下滑、业绩亏损。


这一年起公司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开始全面、大幅压缩。


千万年薪不再,8位董监高自愿降薪


8月27日晚间,硕世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近日收到部分董事、监事及全体高级管理人员主动出具的《关于自愿降薪的函》。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及行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支持公司优化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持续竞争力,实现稳健发展战略目标,上述人员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及共同担当,自愿提出调整薪酬。


其中,自8月15日起至任职期间,公司名誉董事长房永生,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强年薪下调50%;董事、副总经理刘中华,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胡园园,副总经理周国辉年薪下调40%;财务总监孟元元,职工监事贾兆强年薪下调10%;职工监事顾丽娜年薪下调5%。


硕世生物以体外诊断相关的“试剂+仪器+服务”一体化为经营模式,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上述8位董监高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合计超千万元。其中,房永生、王国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206.43万元和243.99万元。


相比之下,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2022年,时任公司董事长的房永生和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的王国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800万元和1550万元。


硕世生物称,本次降薪系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充分理解行业周期与市场环境的基础上,主动与公司共度时艰、共谋长远发展的重要体现,充分展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度认同及对未来成长前景的强烈信心。


此外,公司表示,除进行薪酬调整外,公司还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举措、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从多维度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两年难挽颓势,上半年净利润八成


董监高自愿降薪背后,硕世生物正在经历业绩困境。


8月8日,硕世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26万元,同比下降86.35%。


硕世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受体外诊断行业集中采购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推进及自产检测试剂产品增值税率调整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而针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八成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随着体外诊断行业集采在全国深度落地带来的公司产品价格承压,以及报告期内自产检测试剂产品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叠加导致毛利率下降、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减少和政府补助金额减少。


实际上,自2023年起,硕世生物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营收下滑、业绩亏损。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4.03亿元,同比下降92.7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3.74亿元,同比下降120.45%。2024年,公司营收继续出现13.29%的同比下降,虽然公司减亏99.46%,但仍在报告期内出现了200.17万元的归母净亏损,未能实现扭亏。


业绩窘境中,硕世生物选择降本增效。早在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就提出过采取相关降本增效措施。然而,随着2023年出现亏损,公司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各类降本增效措施落地较晚,导致报告期内各类费用以及成本依旧维持较高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充分挖掘提质增效潜力,进一步拓展公司盈利空间。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也是自2023年起,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开始全面、大幅下降。2023年,硕世生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下降52.61%、40.36%和27.06%。2024年,三项费用再度分别同比下降34.41%、53.42%和25.56%。


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依旧延续,但降幅已有所收缩。其中,公司管理费用为3167.97万元,同比下降21.02%;研发费用为4064.06万元,同比减少13.11%;销售费用为6424.79万元,仅同比下降1.9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