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集团还没走出“低谷期”。8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日本化妆品集团资生堂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业绩数据,报告期内,该集团实现销售额4698.3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5085.36亿日元减少7.6%;核心营业利润约233.72亿日元,同比增长21.3%。
在财报中,资生堂集团表示,上半年的经营业绩主要受到经济环境变化影响,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令不确定性增强,销售额下滑主要由“醉象”品牌销售遇阻等因素造成。与此同时,日本市场的业务结构改革以及全公司的成本管理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益。
8个品牌中仅3个实现增长,醉象销售额下滑57%
具体到品牌表现来看,2024年年底,资生堂集团发布中期战略“2025-2026行动计划”,表示将聚焦旗下三大核心品牌(Core3品牌:资生堂、肌肤之钥、NARS)和五大未来品牌(Next5品牌:安热沙、纳西索·罗德里格斯、三宅一生、怡丽丝尔、醉象)的发展,并提供相应营销支持。今年上半年,在这8个品牌中,仅有3个品牌实现销售额增长。
图/资生堂集团财报截图
在三大核心品牌中,虽然资生堂品牌在日本本土以及美洲等市场获得不错的销量,但整体销售额仍录得4%的下滑,肌肤之钥和NARS分别实现了3%和2%的销售额增长;五大未来品牌中,除了抗老护肤品牌怡丽丝尔实现12%的同比增长,其余四个品牌的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安热沙、纳西索·罗德里格斯、三宅一生的降幅分别达15%、1%、9%。
值得关注的是,主打“纯净护肤”理念的醉象品牌再次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为进一步完善集团的品牌矩阵,助力全球化、高端化、年轻化的发展战略,资生堂集团于2019年10月宣布以8.45亿美元收购醉象。彼时,资生堂方面表示,醉象将借助集团的资源和全球平台进一步扩张现有美洲市场,还能快速扩张至欧洲、亚洲等市场。
初入资生堂集团的几年,醉象一度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醉象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5%,其中,前三季度销售额跌幅达46%。进入2025年,醉象颓势未改,第一季度销售额减少65%,在财报中,资生堂集团表示,醉象将迎来新一轮重塑,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店内商品陈列、优化主要经销商的营销策略等。
今年上半年,醉象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57%。受醉象“持续苦战”等影响,资生堂集团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3%至595亿日元。此外,据醉象发布的公告,该品牌于今年6月30日全面退出日本市场,包括线上渠道及6家线下店铺。
据披露,资生堂集团正通过落实“2025-2026行动计划”,巩固品牌基础、重建盈利基础、提升运营治理,建立弹性的商业模式,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销售额占比37%,线下渠道仍存挑战
分市场来看,报告期内,资生堂集团在所有区域市场的销售额均录得下滑。其中,日本市场下滑幅度最小,销售额约1459亿日元,同比减少0.6%,在这一市场,集团在致力于加速增长的同时,推进固定费用的降低,以改善整体收益;尽管肌肤之钥等品牌销售额有所增加,但受醉象持续负增长的影响,美洲市场销售额仍同比下滑10.1%至515亿日元。
对国际化妆品巨头来说,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与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资生堂集团动作频频。3月31日起,该集团对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实施运营和管理架构重组,合并为“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新板块。在新的运营架构下,将面向中国消费者采取一致的市场行动,以进一步强化品牌基石,并协同推进业务增长和成本效率。为配合架构调整,资生堂方面还发起了高层人事变动,由梅津利信统筹新板块的战略执行与协同运营。
财报显示,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12.4%至1739亿日元,核心营业利润约388亿日元,与上年同期的460亿日元相比下滑15.65%。虽然短期承压,但从占比来看,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已成为资生堂集团最大的业务,销售额占比达37%。
在资生堂方面看来,尽管中国与旅游零售业务销售额出现下滑,表现仍高于预期,其中,第二季度集团在中国市场实现了正增长,6·18大促期间,以肌肤之钥和NARS为主的品牌实现增长,但线下渠道仍面临严峻挑战,主品牌资生堂在电商平台销售势头稳健,线下持续录得负增长。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资生堂集团表示,尽管存在销售下滑的风险,仍将通过推进结构改革和成本管理令风险最小化,维持“2025年核心营业利润达到365亿日元”的目标不变。品牌调整方面,计划今年通过推出新产品等方式让醉象“恢复动力”,2026年重回稳定增长。成本控制方面,今年上半年资生堂集团已经削减了135亿日元的成本,为实现盈利目标,预计全年削减成本250亿日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