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段文平)下半年,深圳加快了收储步伐。7月28日,华发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融华置地”)按深圳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回收购的形式,拟处置持有的7块商业用地,面积共计7.0468万平方米,价格为44.05亿元。

经综合测算,预计本次交易产生的亏损超过该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利润的50%, 本次交易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华发股份称,本次交易是为加快推进公司滞重地块盘活工作,降低资产流动性风险,规避持续开发存在的市场风险,盘活沉淀资产,回笼资金。

资料显示,交易标的为融华置地持有的前海冰雪世界项目7块商业用地,即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会展新城片区沙井街道展城路和沙福路交汇处西北侧、景从路东侧的A301-0600宗地和A301-0599宗地部分地块共7.0468万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约46.1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约42万平方米,地上商业3.29万平方米,地下商业35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4900平方米。标的地块均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用途为商业用地。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过去,商业办公项目、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比较多,现在这些项目不管是分割销售、物业运营都存在巨大的困难。因此,过去出让的类似土地,现在未开发的,估计由于预期亏损或经营困难而很难再开发了。如果规划条件还设有大量的类似物业,便难以出让。因此,参考其他城市的案例,很可能收回来以后调整规划条件,减少商办综合体指标,再行出让。对于前海来说,前期非住宅出让的规模太大,未来从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增加出让住宅用地。

今年2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积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

此后,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出,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这加速了包括深圳在内的各地闲置土地盘活的节奏。

这是近期深圳第二起重大土地收储案例。几天前,有消息披露,深圳有关部门拟以68亿元总价,收储世茂集团旗下“深港综合体项目”的12宗地块。

这两笔大体量的收储,是否会引发示范效应?李宇嘉称,可以形成示范效应,但是否纳入收储,一般是企业提出申请,要符合收储的条件,即无力开发、规划调整等。对于存在一般困难的,最先选择的是调整规划、报建条件,鼓励开发商开发或在二级市场上转让,这两个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由政府收储。另外,政府收储还要看政府是否有钱,一方面是政府能否申请到收储土地的专项债券,另一方面是收储回来以后能否出让出去。同时,现在规定,当年出让并用作房地产的比例不超过收储土地的50%。若难以出让出去,或出让出去无法覆盖收储成本,则政府也不愿意收储。

众所周知,深圳是土地资源紧张的超大城市,通过创新机制盘活闲置土地,不仅有助于化解企业存量问题,更能为城市发展释放新的空间。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