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链博会的第三年,也是苹果第三次携供应链企业来到现场。从蓝思科技、长盈精密到今年的欣旺达、山东创新集团及杰仕德,三年三次参展背后则是苹果与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


在苹果展区内,欣旺达将自研的磁悬浮输送产线搬到了现场。“这项技术用于锂电池生产工序之间的自动搬运。在速度方面,它可以达到6米/秒,是传统皮带流水线速度的2-3倍。”一名欣旺达员工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成立于1997年的欣旺达,自2012年起,便为iPhone提供电池,目前已扩展至iPad、Mac、Apple Watch、Airpods等产品线。“我们学习到苹果的先进理念,深化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与创新,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模式,推动产线从‘自动运行’向‘自主决策’进阶,公司在智能化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欣旺达董事长兼总裁王威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一块屏幕、一块电池、一个外壳……从生产到组装,iPhone串联起了全球供应链,而在其中,中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Apple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即超过 160家在中国有制造,这里的供应商敢想敢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为在中国建立的卓越合作伙伴关系感到无比自豪。”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Apple亚洲采购及运营管理副总裁崔玉善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从一个个电子零部件出发,中国正在成为苹果供应链的基石,也是其得以持续增长的关键。


一块电池


中国制造的升级


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欣旺达用了15年时间。此次链博会上,欣旺达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输送产线,相比于传统的皮带和转盘系统,其作用是提高输送速度、定位精度和设备重复使用率。


“激光焊接我们引入了磁悬浮的自动搬运技术,在速度方面可以达到6米/秒,是传统皮带流水线速度的2-3倍;定位精度达到0.01 毫米,精度提升一倍。”在磁悬浮输送产线,一名欣旺达工作人员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以为苹果手机电池焊接为例,传统皮带流水线一个小时约生产七八百块,现在可生产 1000 多块,效率提升约 30%-40%。


欣旺达的磁悬浮输送产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韦博雅 摄


品质是是欣旺达的立身之本。工作人员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欣旺达构建了可靠的焊接质量检测体系,运用 AI 多模态技术。在焊前,设备通过LFS 传感器检测激光焦距,保证焊接精度;在焊接的过程中,通过光传感器采集焊接光谱,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通过AI可分析光谱是否存在衰减、打偏等异常情况。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一台iPhone手机被安装在激光焊接的设备上,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该手机的摄像头被用于焊点检测,“iPhone的手机摄像头比工业相机的分辨率更高,而且功耗也比较低,所以用它的摄像头来对焊点进行拍照,以判断焊点表面是否合格。”


在公开报道中,欣旺达成立之初是以3C消费类电池起家,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欣旺达靠着销售手机、MP3等消费电子类产品完成了最开始的积累。康佳、联想、飞利浦、欣旺达逐渐成为深入供应链的知名品牌。


进入“果链”,是欣旺达的再一次转变。


“我们与苹果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在王威看来,苹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致产品导向”的理念体系。与其他科技企业不同,苹果首先定义产品的完美设计,再反向推导对工艺和流程的严格标准,这种模式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系统性升级,这是一种共生模式。


从一家小作坊到成为苹果核心供应商,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系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变迁和技术跃迁。


据悉,欣旺达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33亿元,近五年(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约130亿元。据其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实现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当AI成为新一代科技浪潮的推动因素,欣旺达也在加大对于AI的投入力度。据介绍,欣旺达融合AI与数据中台,实现自适应决策(ML),并通过数字孪生达成远程运维与运营管理。通过“虚实结合”实时映射工厂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工厂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其中,气缸预测性维护AI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气缸故障,降低非技术停机时间。


“过去的一年,公司电池业务不断突破,新材料、新技术相继涌现,能量密度不断提升,以持续创新筑牢公司竞争优势。”王威告诉记者。


2.5秒组装一个


“果链”组装智能化提速


与欣旺达一同来到此次链博会现场的,还有杰士德与山东创新集团两家供应链企业。杰士德集团董事长景余祥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产品品类从简单的组装机扩展为能够覆盖总装工厂组装线大部分种类的设备,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实现柔性解决方案。”


山东创新展示用来生产 Mac mini外壳件的再生铝材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韦博雅 摄


与欣旺达不同的是,杰士德从成立到走进“果链”,其仅用了两年。2008年,凭借对客户工艺和需求的深刻理解,获得了参与苹果 MacBook 项目的机会,如今已成为中国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据景余祥介绍,2008 年,杰士德开始了与苹果的首个合作项目MacBook Air生产线。随后在 2009 年承接 iPad 项目,2012 年深度参与iPhone 5 的 FATP 开发,公司由此实现了首次突破性增长。“ 我们抓住AirPods 产线自动化机遇实现规模倍增,2019 年又战略性拓展至电源适配器等新领域,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领域。到 2024 年,我们成功交付 iPhone 后壳全自动生产线,向“熄灯工厂”迈进关键一步,标志着杰士德已具备整线自动化解决方案能力。”


此次杰士德在链博会展示了微型O型圈自动组装设备和APE机械手。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O型圈通常安装在iPhone等产品的按键部位起到密封作用,传统上因为尺寸小、静电导致粘连等原因,导致该工序上料繁琐、效率低。因此,杰士德与Apple 团队共同开发了“云上料系统”,利用离子风消除静电、 自动排列分离O型圈,使设备实现了O型圈的全自动安装。


一名在杰士德工作了8年的员工告诉记者,其感受到,近年来,苹果和杰士德的合作向绿色环保倾斜,杰士德的自动化方案也随之向绿色工厂方向迭代,公司通过数字工厂、工艺创新、模块化设计等践行绿色制造理念。


组装后的微型O型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韦博雅 摄


山东创新集团2009年最初为iPad提供外壳原材料,目前业务拓展至MacBook 、iPad、Apple Vision Pro 等多系列产品。随着绿色生产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升级的重要方向,山东创新集团和苹果的合作也走向绿色化。


此次链博会上,山东创新集团展示了用来生产 Mac 外壳件和 iPad 外壳件的100%再生铝材料,同时,还再现了再生铝—铸造—挤压—数控机床(CNC)精加工全流程制造链。山东创新集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以首款碳中和 Mac mini 为例,山东创新集团采用绿电和100% 再生铝进行生产制造,通过2.0制程减少了材料损耗。


苹果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指出,过去这5年,苹果在中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投资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今后将继续通过投资等动作推动本土供应链的迭代升级。


三年10家供应商参展


中国供应链与苹果共生


今年是第三届链博会,也是苹果第三次携供应链企业参展。2023年,首届链博会,苹果公司与蓝思科技、博众精工、长盈精密三家中国供应商参展;2024年,苹果共携四家供应商参展,分别为领益智造、歌尔股份、水晶光电以及裕同科技。今年,欣旺达、山东创新集团、杰士德的加入,构成苹果供应链的参展新阵容。


Apple亚洲采购及运营管理副总裁崔玉善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苹果通过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加速数字孪生技术的采用和柔性孪生技术的进步,“许多供应商还深化了垂直整合,并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杰士德一名员工向记者表示,“国内制造业不仅拥有先进的制造理念和持续迭代的工厂模式,在先进技术获取、生产设备精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他特别提到,在制造领域,近年的变化更是趋向智能化 ——以往依赖人工组装易产生物料损耗和不良品,但通过智能制造,产品良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欣旺达员工的眼里,中国企业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可组合上下游资源形成生产能力,“做电池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和苹果合作以来,我们并不局限于做简单的产品交付,而是进行持续的技术开发。”


与苹果的合作,也为供应链企业注入成长动能。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合作过程中,苹果不仅协助欣旺达优化产线,还整合供应链内其他厂商的资源与能力,通过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互通;同时,双方通过技术交流,相互传递优质技术与经验,共同提升智能化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与苹果共同实现绿色智慧增长,助力苹果加速迈向 2030 碳中和目标。同时,凭借杰士德在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实践,推动各产业技术变革,加速高质量创新发展,强化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杰士德集团董事长景余祥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博雅 张晗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