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7月20日,《乙肝综合防治现状研究报告》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医防协同 肝愿为您——乙肝综合防治模式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为深入了解我国乙肝防治的实际现状,探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组织发起了《助力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中国行动—乙肝综合防治模式探索研究项目》。该项目于去年8月在北京启动,历时近一年,《乙肝综合防治现状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研究共选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四省六市,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定量调查7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5家市级疾控中心和6家县区级疾控中心等47个专业机构和服务接受方,包括1215名乙肝病毒感染者和1209名非乙肝病毒感染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现消除目标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存量大,成人慢性乙肝防控挑战多;二是乙肝防治体系不完善,统筹规划与资源投入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乙肝检测、诊断与报告体系存在短板,乙肝诊断率与WHO提出的消除目标差距大,治疗覆盖率亟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患者全程随访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欠缺;五是患者对疾病治愈的预期高,但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推动治疗仍存在障碍;六是乙肝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对乙肝治疗认知不足,“无症状不需治疗”是主要误区;七是肝硬化肝癌风险高,疾病负担重;八是信息管理不畅和缺乏有效全程管理等因素,影响患者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等。


面对上述挑战,专家给出多项破局建议:完善政策保障,及早组织制订全国乙肝防治规划或行动计划;做好三医联动,建议持续加大乙肝防治工作投入力度;强化检测发现,有序扩大乙肝主动筛查覆盖面;推动抗病毒治疗覆盖,更新乙肝病例诊断标准和规范乙肝病例报告流程;优化诊疗流程,强化病例诊疗全程管理体系建设;注重科研投入,加快乙肝治疗新型药物研发;减少歧视,持续开展健康宣教及强化心理支持;推动乙肝信息化建设,用“大数据”科学引领防治进程。


“这份报告是消除乙肝道路上的建议书,也是行动的再出发。”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卸古强调,随着我国肝炎防治工作的逐步完善,从政策指导、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社会保障等全方面行动,我国有望在2030年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行动目标,为全球肝炎消除贡献中国方案。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