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仁堂近期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40亿元到20亿元,同比增加180%到20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亿元到6.2亿元,同比减少12%到2%。归母净利润大增主要系出售联营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史克”)获得税后净利润13.1亿元;扣非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本期不再确认其联营公司投资收益。
天津史克曾为达仁堂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出售天津史克主要系合资协议到期,此举带来丰厚收益、净利润大增的背后,是达仁堂业绩增长乏力、重营销轻研发、产品多次陷质量问题。
合作到期,清仓天津史克
天津史克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药企之一,旗下拥有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等多个知名品牌,长期占据感冒药、止痛药、外用药等市场的领先地位。此前,其股东构成为达仁堂持有其25%股份、Haleon UK Services Limited【简称赫力昂(英国)】持有其55%股份、达仁堂控股股东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医药集团”)持有其20%股份。
一直以来,天津史克被视为达仁堂的“现金奶牛”,2023年,达仁堂的投资收益达2.45亿元,占公司同期总净利润的24.82%。
2024年9月,达仁堂宣布,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赫力昂(中国)】积极寻求收购公司所持有的天津史克13%股权,且其报价相较于资产评估价值有35%溢价。基于该交易有利于增加公司现金流入,且符合公司聚焦主业的发展思路,公司拟同意向赫力昂(中国)转让天津史克13%股权,交易价格为17.59亿元。该交易于2024年12月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后达仁堂持有天津史克的股权比例由25%变更为12%。
2025年4月,达仁堂再度公告宣布,清仓手头所持天津史克股份,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转让天津史克4.6%股权,交易价格为6.22亿元,向Haleon CHSARL转让天津史克7.4%股权,交易价格为10.01亿元。该笔交易于今年6月底完成,至此,达仁堂不再持有天津史克股权。
不过,市场认为,尽管股权转让存在35%的价格溢价,但从长期收益角度考量,这笔交易并不划算。
出售天津史克股权主要系合作到期。天津史克的合资协议原本于2024年9月到期,但已延长至2025年6月。合作到期后,股东方可以选择清算,也可以由大股东收购。达仁堂曾向媒体表示,中美史克公司的净资产并不高,选择清算不合适。国内现在放开外资企业股权比例的限制,最高可以100%独资,所以大股东赫力昂提出了收购。前任董事长张铭芮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此次股权出售主要是因为40年的合作期到期。张铭芮还称,出售中美史克股权是为了战略调整的需要,并计划将所得资金用于公司的业务扩张和战略布局。
连续两年一期营收下滑
两次出售均为达仁堂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体现在了公司业绩上。2024年底,出售天津史克13%股权,达仁堂增加处置收益17.1亿元,影响税后净利润14.5亿元,在营业收入下滑11.14%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大增125.94%,达到22.29亿元。2025年,出售天津史克12%的股权实现处置收益15.4亿元,税后净利润13.1亿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将同比增加180%到204%。
抛开出售天津史克获得的可观收益,达仁堂已经连续两年一期出现营收下滑。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达仁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2.22亿元、73.07亿元、14.5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0.33%、11.14%、30.22%。其中,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1.62%,降至7.46亿元。
2024年,达仁堂的两大主要业务板块均在下滑。其中,工业板块收入约44.91亿元,同比下降8.91%;商业板块收入约31.13亿元,大幅下滑17.3%,是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2024年,达仁堂的十大主要产品中,八款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京万红软膏销量同比下滑26.88%,清肺消炎丸销量同比下滑18.72%,紫龙金片、通脉养心丸、安宫牛黄丸的销量下滑均超10%。而作为核心大单品的速效救心丸销售额19.8亿元,销售量下降1.7%。销量下滑的同时,上述产品的库存量在2024年出现大幅增长,其中,清肺消炎丸激增590.27%、胃肠安丸激增699.07%、紫龙金片库存量同比增长431.80%。
达仁堂还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痼疾。2022-2024年,达仁堂研发费用分别为1.53亿元、1.85亿元、1.6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85%、2.25%、2.22%;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19.69亿元、21.26亿元、2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3.87%、25.86%、27.37%。2024年的销售费用中,超过10亿元为市场拓展维护费,4.45亿元为宣传咨询费。
业绩增长乏力之下,达仁堂除了出售联营企业股权资产,还对公司所持商业业务进行了调整,即剥离了天津中新医药有限公司。2024年,达仁堂以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中新医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作价,增资津药太平医药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的商业业务资产以所持津药太平医药有限公司43.35%股权体现,为公司的联营公司,公司合并报表不再确认该业务资产收入,仅按股权比例确认损益。
频遭监管处罚
近年来,达仁堂及其旗下企业还因药品生产质量、合规性等方面问题频频遭到监管关注和处罚。
2022年,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因生产的人参健脾丸“装量差异”项不符合规定,被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227548.5元,并没收了劣药及违法所得。
2024年11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发布对达仁堂全资子公司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京万红”)的警告信,2024年3月18日至22日,FDA对京万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其存在限制检查和违反CGMP(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行为。
2024年11月,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民大药房因存在未按天津市医疗保障服务协议要求落实管理措施的行为,被医保塘沽分中心约谈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
此外,达仁堂还屡遭消费者投诉。在12315平台以“津药达仁堂”搜索,仅今年就有投诉20余条,涉及药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多方面。
对于连续两年一期出现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出售天津史克后如何填补收益缺口以及如何改进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等问题,7月18日,新京报记者向达仁堂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