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喝杯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身穿旗袍的女士手中刚刚泡制的功夫茶,还是高雅茶楼中与中式美学相映的上好龙井?


在第三届链博会的展会现场,茶饮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泡茶可以使用AI泡茶机,茶咖、健康即饮的纯茶饮料迭出,茶味冰激淋、点心、茶味啤酒等各种创新产品随处可见。


近年来,在健康生活理念和年轻化趋势之下,即饮的茶饮料、奶茶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热捧。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中国的茶叶行业将在2028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309.6亿元。在越来越年轻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下,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国茶文化、中药文化正在焕发新春。


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中药的发展正在发生改变。多位参展的茶商、药商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他们已经从最初简单的种植、制作、批发,向着产品研发、深加工、境内外销售等全产业链、供应链方向发展,同时他们顺应大健康的趋势,正在成为即时茶饮品牌的供应商。


传统文化“碰撞”新时尚 老字号从种植、批发走向全产业链布局


“十几年前,茶文化是个冷门专业。但没想到,现在茶叶却如此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湖北省茶业集团副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韩艳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于当年的冷清,近年来市场对于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茶文化也走向更广泛的群体。


事实上,中国的“茶文化”拥有千年的历史积淀。但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产量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严重。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茶园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2024年茶叶产量达到370多万吨。


如何打破茶叶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过去几年成为各地茶庄亟待破局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健康茶饮的不断崛起,让越来越多的茶企看到新机遇。


“茶叶产业破局的关键在于让茶被更广泛的受众所接受。”韩艳娜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接触的第一杯茶,可能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品茶,而是通过奶茶、茶咖、茶饮料等方式接触茶叶。因此,茶产业需要以茶为中心研制更多可被市场大众所接纳的产品。


事实上,茶企近年来正从过去单纯种植、加工、批发零售的角色,向全产业链扩张布局。以湖北省茶业集团为例,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茶叶全产业链运营服务商,在茶叶品类方面布局了恩施玉露、宜昌毛尖、赤壁青(米)砖茶等多个品类;同时建立起了产品研发中心,除了不断对传统意义上的茶叶进行创新,其还研发了多款茶衍生品,如赤壁青砖茶饮料、恩施玉露茶啤酒、玉露茶曲奇、茶味冰淇淋等。此外,其还建立了海内外的营销渠道。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企茶商、中药材企业均已建立起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


“过去单纯靠种植、制作、批发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了,守正创新才是发展之路。”百年中华老字号新宝堂市场拓展部总监余迎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新宝堂以陈皮为媒,近年来已经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


据介绍,新宝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单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广陈皮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与产地加工技术示范”。如今,新宝堂已经发展成为集新会柑种植、新会陈皮原料批发、陈皮仓储交易、陈皮食品研发深加工、连锁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生物科技、中药制药和大健康产业于一体的新会陈皮实业开发公司。


图说:陈皮饮料。


近年来,新宝堂也顺应了即饮市场对健康的需求,推出了多款即饮陈皮饮料,如陈皮水、陈皮酸奶、陈皮咖啡、陈皮甘草茶等饮品。在这一过程中,新宝堂也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其中,白茶、灵芝、枸杞等药材企业也成了其饮品的供应商。


余迎喜说,这些饮品目前市场反响很好,而健康饮品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企业不断创新的方向之一。


图说:湖北省茶业集团展台上展示的茶味啤酒。图/姜樊摄


走向供应链上游 茶叶、中药材企业正成为品牌茶饮的供应商


在崇尚0糖、0卡、0添加等健康概念的当下,茶叶、中药材的销售逻辑已然发生改变。在自建产业链之外,这些企业也正走向健康饮品行业的供应链上游。而茶饮等企业不断推出含茶、药食同源概念的新品饮料,也让市场对茶叶、中药材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在今年链博会上,星巴克首次展示了其即饮业务的发展。而随着此业务的本土化发展,该板块已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又一增长引擎。 今年,星巴克推出的两款“茶咖”饮品中的茶原料,均来自中国本土,包括了广西横州特级七窨茉莉花茶、福建安溪特级铁观音乌龙茶。


图说:星巴克今年首次展出即饮业务的本土化发展情况。今年星巴克还推出了符合中国本土口味的两款“茶咖”饮品。受访者供图。


“茶饮与咖啡的结合,是星巴克本土化的新探索。”星巴克工作人员表示,相关的茶咖饮品的包装也在中国实现100%采购与加工。


星巴克的“茶咖”产品仅是中国茶饮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农夫山泉、三得利等知名饮料厂商均推出了各类含茶饮料;蜜雪冰城、贡茶、奈雪的茶等一系列品牌的崛起,也将奶茶、茶饮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不仅如此,陈皮、枸杞、山药、甘草等一系列中药材也不断进入“健康饮品”的配料表中。


据媒体报道,2024年,农夫山泉在云南采购原料7000余吨,并在普洱、临沧投资1亿元建立5家茶叶初制厂。“茶百道”与凤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为新茶饮市场提供原料,既解决了“卖茶难”问题,增加茶农收入,又提高了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


与此同时, 养生茶也正在崛起。据红餐网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养生茶饮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是2023年同期的6.1倍,全国养生茶饮相关的企业存量同比增长44.4%。


“我们也可以给各类茶饮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茶叶作为基底原材料。”韩艳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十分看好这部分市场的发展。自去年饮品企业所需的茶品订单涌来后,加上集团自身的茶饮产品,这部分业务已经占到了集团销售总量的10%左右。她预计,这部分茶品在未来5年间仍将快速发展。而在此次链博会上,她也与一些饮品企业洽谈了合作可能。


余迎喜对与饮品企业合作也保持了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一切皆有可能。”余迎喜表示,让更多的创新产品“牵手”传统技艺是老字号转型发展的必要过程,老字号、老手艺也需要跳出条条框框,与各界达成深度融合,让其发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年轻化。


茶饮背后的经济学 健康生活理念下的新需求


今年夏天,“中式养生水”“养生奶茶”“中药奶茶”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在受访者看来,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属性正在不断复苏、崛起,因此与健康有关的茶叶、中药材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健康生活的理念催生出了层出不穷健康茶饮,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其中。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正大集团正在考虑利用自身示范茶园中种植的茶叶,打造一款具有养生理念的纯茶饮料。而东阿阿胶也正在开发阿胶入茶的相关饮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此前也公开表示,多元化是茶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茶产品将从传统的单一茶饮向功能化、个性化、场景化产品转型。


“我国农业也早已从手工耕作的阶段,发展到了大型的现代化生产的阶段。”一位展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农业必须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同时做到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茶饮就是当前大健康时代下的发展风口。对企业来说,结合自身供应链、产业链的布局,打造差异化发展优势十分重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