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迎来重要里程碑。在各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首批通过该标准评价的零碳园区在贝壳财经年会“ESG的全球实践与中国答案”分论坛上正式授牌。
新京报参与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于今年出炉
3月1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T/CECA-G 0344-2025)团体标准正式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布实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标准化依据。《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涵盖了零碳园区建设的多个维度,内容丰富且翔实。在建设要求方面,标准从零碳园区创建和评价原则、零碳园区基本要求等都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
在评价要求上,标准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从基本合规要求、基本管理要求、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能源结构与能效水平、产业布局与循环链接、建筑与设备运营管理、排放监测与排放量化、减排实施与抵消措施等多个角度对园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不同等级,直观反映园区的零碳建设水平,便于园区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改进方向。
这一标准的制定,不仅是新京报社践行ESG的一次尝试,更是媒体发挥桥梁作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是新京报社探索“媒体+产业”赋能模式、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的关键一步。
经过严格评估与认证,首批零碳园区落地
经过严格的评估与认证,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智谷新质园、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中德青岛海尔工业园园区成为首批通过《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的园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智谷新质园作为代表在“ESG的全球实践与中国答案”贝壳财经年会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正式被授牌。
会上,在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军涛的共同见证下,钛和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开成给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智谷新质园代表颁发了零碳园区证书。作为首批获评的零碳园区代表,周浦智谷新质园在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能效优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大幅降低。
据悉,周浦智谷新质园零碳园区创建项目由固特安能捷提供“诊断、投资、改造、运维”一站式服务;二期工程聚焦园区能源结构转型,建设1.2MW分布式光伏电站;三期工程聚焦园区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建设用户侧储能电站与智能微电网平台,为园区接入上海市虚拟电厂平台打下用户侧负荷管理基础。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