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逐步复苏、消费市场亟待进一步激活的大环境下,电商行业一年一度的618购物狂欢节(下称618大促)即将步入正式期,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5月中旬开始,主流电商平台就已经陆续启动今年的618大促相关预热活动。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求变。


今年的618,呈现出开放合作、简化操作、强调技术等一系列新趋势,这些改变不仅是电商平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更是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


电商破壁垒开放合作,从简化规则到技术竞速


在今年的618大促中,电商平台通过多维度的创新举措,重塑消费者购物体验,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博弈。


开放合作成为显著趋势,各大电商巨头纷纷打破原有壁垒,寻求跨界合作,且在合作方向与深度上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竞争。5月7日,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打造“红猫计划”,宣布双方将进一步开放融合,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双方就品牌商家种草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三方账号。淘宝天猫将加大投入,为商家种草笔记进行加热、投流,提升消费互动。


与此同时,多家媒体报道称京东已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商闭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小红书笔记内商品链接直接跳转京东页面的功能。针对上述合作,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求证京东方面,截至记者发稿时,暂无回复。


操作流程的简化上,平台间也在暗自较劲。淘宝率先取消延续多年的“跨店满减”机制,推出“官方立减15%起,最高50%”的简单化优惠。如果是88VIP(会员)的话,在“立减”之外还可以享受叠加补贴,平台提供了共计820元的专属大额券。


京东则延续了满减规则,首次将“以旧换新”国家补贴(下称国补)与平台“百亿补贴”深度整合,形成双重让利机制,在京东“国家补贴×百亿补贴”频道,消费者购买手机数码、家电家居等消费品,至高可省2000元。拼多多推出“三单挑战”机制:鼓励用户连续三次下单,每完成一笔订单,系统即解锁下一档折扣。第一单可享79折,最高减50元;第二单可享75折,最高减15元;第三单可享3折,最高减8元。


技术的深度应用也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战场。本次618大促,淘宝天猫“AIGX”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已经在其众多业务中落地,帮助商家提高流量分配效率与广告投放的投资回报率。京东发力数字人直播,推出全新时尚数字人形象,并且面向商家免费开放AI产品。


“次抛”等细分赛道爆发,即时零售“分钟级”竞速


“我早就想换手机了,这次618大促我等到了国补叠加电商平台的补贴,立省2000元拿下手机。”北京消费者李女士说道。本次618大促,各大平台围绕国家补贴政策展开激烈竞争。


数据显示,京东618心动购物季开启以来,京东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数码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京东AI(人工智能)相关商品销售成为黑马,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淘宝方面,绿色节能产品受青睐。618开卖4小时内,淘宝平台国补领取次数比去年双十一同期3倍增长。苹果20分钟成交额超过去年618开售首日全天。


与此同时,细分赛道正在出圈。美腕公司在618大促开启前推出银发群体直播间,随着618大促开启以来,直播间粉丝快速增长至37万人,累计吸引超2000万人次观看。该直播间布局有全品类产品,并针对中老年人客群,主打“美衣、美食、美生活”,从而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


淘宝数据显示,高端运动装备热卖。今年马拉松、越野跑、铁三赛事火了,这些运动正在经历从“小众”到“大众”。天猫618开售首日,迪桑特、可隆、伯希和等品牌销量同比去年增长均超50%,萨洛蒙品牌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400%。


本次618大促预售当中,“次抛(小分量独立包装的产品)”也成为了直播间里的新分类标签,该分类产品客单价从40-1500元左右不等。截至5月18日,美腕数据显示,本次618大促,在李佳琦直播间中,次抛产品的相关链接销量已经超62万单。


近期,电商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态势也呈现白热化。5月26日,阿里系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数已超4000万,距淘宝闪购5月2日上线不到一个月,淘宝闪购的非茶饮订单占比已达75%。同日,美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一季度末,美团闪购非餐饮即时零售日单量为1800万单,其持续进行美团闪电仓的布局和建设,尤其是在低线市场,美团闪电仓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5月15日,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京东外卖日单量已达到2000万单。


记者梳理发现,淘宝闪购更注重将淘宝10亿用户引入即时零售场景;而京东外卖侧重于发挥供应链优势,在即时达方面差异化竞争;美团则更多在商超便利以及下沉市场深耕细作。这场即时零售大战的背后是,电商的履约时效从“天”开始向“分钟”进化,消费者需求已从“囤货”转向“即时满足”。


随着三家公司深入即时零售,未来竞争也将从发券让消费者体验,转而聚焦于供应链深度、履约效率与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编辑 陶野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