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发展,共推出16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具体方案如下: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拓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建设高质好用的行业数据集。支持制造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快开展行业数据采集、汇聚、清洗、标注等工作,形成一批高质量制造业数据集,对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等给予奖励支持。
二、提高公共数据治理服务能力。支持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产业聚集区内搭建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建设高质量开源数据集、数据采集设施、数据治理软硬件工具集和服务方案,对达到一定服务能力的平台建设给予支持。组织征集一批公共数据治理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质优价低服务。支持标准化机构组织链主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制定细分行业数据采集、标注及质量评估的团体及地方标准。
三、支持企业数据参与模型训练。支持企业用好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有效保障数据隐私安全,形成数据合理合规收益机制,加快促进行业和企业模型产品迭代,支持企业探索人工智能数据沙盒首试政策,对首次使用沙盒训练的企业给予免费服务。
四、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平台机构,联合大模型企业、信息软件企业,围绕行业全流程优化和关键环节突破,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实现真实场景验证并面向产业链中小企业推广,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五、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支持企业将工业机理、数据、知识与大模型相融合,打造适应性强、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能力好、可感知环境和自主协同的通用智能体,突破传统工业软件重度依赖经验、适应环境受限、智能化不足的困境。对具有行业推广性、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和优化生产管理的通用智能体,对其运营服务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六、培育以自主协议为基础的制造业智能生态。支持制造业企业、行业组织联合大模型企业、信息软件企业、标准化机构,制定大模型与外部工具、数据源及API资源高效集成的标准化通信协议,形成“小模型局部应用+大模型全局优化”的混合智能应用范式,对适配行业广、覆盖企业数量多、调用频次高的协议将在京津冀制造业项目中组织推广。
七、实施企业技术中心AI赋能行动。支持企业基于企业技术中心,围绕生产制造全流程搭建实验场景,推动模型嵌入部署和软硬件适配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对成效显著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先推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人工智能能力作为新设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参考。
八、增强仿真验证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仿真软件,提升仿真软件智能化水平,搭建具有行业通用性的仿真平台,开展大模型应用中试验证,对承担国家或北京市重点任务的仿真验证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九、加强智能安全保障。支持企业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制定模型安全及性能评估标准、开展行业模型及智能体评测,模拟多场景大模型安全攻击,提供主动防御软硬件工具和模型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大模型多维风险评估体系,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十、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围绕装备研发、生产、运行及维护等多个环节,充分发挥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多种大模型能力,提升装备的研发设计水平,增强装备的感知、决策、执行能力,对符合条件的装备智能化升级项目通过筑基工程、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对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新装备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十一、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术,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设备,全面提升智能工厂的具身智能装备密度、提高工厂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能力,形成人机协同新范式,建设具身智能工厂,对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十二、布局智能产品关键产能。针对AI PC、AI手机、AI眼镜、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对符合条件的中试平台及柔性产线建设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十三、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支持企事业单位针对制造业全流程人才需求,设计“AI+制造”阶梯式课程体系,建设“AI+制造”实训基地,基于生产场景和真实课题,使用人工智能创新工具,开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培训,培育大模型落地实施团队,对效果显著的课程编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给予择优支持。
十四、优化人工智能赋能咨询服务。遴选具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成功经验的信息软件、制造业等企业,纳入制造业人工智能服务商企业库,依托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等平台,与京津冀制造业企业开展对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共同推进大模型在制造业场景落地。
十五、加强模型应用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AI智造贷”等金融工具,对企业应用大模型调优、数据治理等技术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部署智能产品等工作给予贷款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用好市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等相关基金,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大模型及智能体创新企业。
十六、组织标杆案例宣传推广。征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案例,利用头部新闻媒体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活动平台宣传及推广,鼓励企业搭建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制造案例展厅并开展行业内技术推广和典型案例交流,组织标杆案例向京津冀制造业企业进行宣贯,建立标杆案例宣传网络平台,促进各方共享优秀案例资源,实现行业内的经验交流与共同发展。
编辑 王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