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透明质酸产业都一直希望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可以带头发声,纠正近年来针对透明质酸这一生命科学关键物质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5月21日,针对发文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炮轰”券商研报一事,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方面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其已接到部分券商的道歉,“目前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向券商核实相关问题,其中,西部证券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关注到这一事件,“正在积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大多数涉事券商表示需要核实反馈,截至发稿,记者未得到进一步回复。
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华熙生物点名9家券商的10篇研报
事件源于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布的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场围绕透明质酸是否过时的争辩自此展开。
在华熙生物方面看来,透明质酸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在具体举例中,华熙生物直指券商研报。“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文章指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的“对比研究”,所有人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大量散布的“研究报告”来自哪家机构、围绕哪家企业、发布于什么时间,它们的名字与误导性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的世界里。”
华熙生物微信公众号截图
据梳理,此次被“点名”的行业研报共有10篇、涉及9家券商机构,包括信达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西部证券、安信证券、申港证券、国金证券以及华福证券。
华熙生物表示,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透明质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而在其看来,“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面对不断重演的概念切换,产业企业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过审慎的评估,华熙生物决定开放透明地讨论这些言论是否存在基本的科学基础。”
华熙生物:不是一场“口水战”,大部分机构已删除错误研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文章罗列的券商研报,大多围绕“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为主要内容展开,例如国金证券发布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护肤业务高速增长、医美第二增长曲线可期》、申港证券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 医美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等。
官网信息显示,成立于2000年的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是一家立足科技美学的生物科技企业,利用专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研发及生产生物活性成分,如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等。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巨子生物采用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具有不同功效、与人体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组胶原蛋白。
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年报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实现收入55.388亿元,同比增长57.2%;净利润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报告期内,该公司新增2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同时,持续加强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对于是否关注到华熙生物的发文,5月2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巨子生物投资者关系电话与媒体沟通电话,但截至发稿均未接通,其中,媒体沟通电话显示“用户线故障”。
券商方面,西部证券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关注到这一事件,“正在积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其余大多数涉事券商表示需要核实反馈,截至发稿,记者未得到进一步回复。
5月21日,华熙生物方面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事件发生后,有部分声音试图将这样的行业性发声贬低为简单低端的“口水战”,以此替代对严肃科学的专业问题的讨论。其表示,透明质酸是中国在全球占据第一份额的优势产业,“因此整个透明质酸产业都一直希望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可以带头发声,纠正近年来针对透明质酸这一生命科学关键物质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
华熙生物微信公众号截图
记者注意到,《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摘录了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相关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以西部证券发布的《科技为舟,引领胶原蛋白健康美学》为例,该报告指出“透明质酸钠则更侧重于补水保湿,可以应用于日常皮肤护理或术后皮肤修复,其修复功效弱于胶原蛋白”。
“这些摘录于文中的内容均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表述,大量内容没有经过第三方专业论证,没有任何公开论文或国内外研究,也不顾国家药监局相关产品的审批证书数量的基本结果对比。甚至错误宣传B强于A,B安全性高于A”,华熙生物方面称,其已于上周向证监会反映,相信监管部门会问询有关机构,“目前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华熙生物也接到了部分券商的道歉。”
对于文章中反复提及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华熙生物则指出,目前公司仍未在消费品领域将胶原蛋白作为主流技术路线进行宣传,“就目前的科研证据等级来看,重组胶原蛋白无论在颜值衰老的管理还是在生命衰老的干预的底层机制上都还没有显示出独木可支的关键地位,已知的证据尚未达到透明质酸目前对衰老管理中的作用证据等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