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璞回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京市2025年科技服务业开局良好,1—3月营业收入增长5.4%,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北京市在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着力将科技服务打造成为高精尖产业,是全国科技服务业发展高地,北京市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效?
杨璞表示,进一步做强做大科技服务业是北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双百”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今年1月又出台《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4条有针对性的举措,并建立了由科技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双牵头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和市区协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杨璞介绍,一是科技服务业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2024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收入9377.5亿元;实现增加值3715.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5%。2025年科技服务业开局良好,1—3月营业收入增长5.4%,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北京市布局建设了20余家标杆孵化器、110余家技术转移机构、20多个概念验证平台,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500家,是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知识产权专利代理机构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全国领先。各类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和创新组织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深度交互,科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了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三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科技服务依托创新服务链和未来产业孵育链,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我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培育组建20多个创新联合体,1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有效推动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细分领域创新突破与科技服务能级跃升的双重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举措,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推动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杨璞提到。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