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房销售真的来了。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住建局印发《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以下简称《批前公示》),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事实上,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如合肥、郑州、长沙等地明确部分项目进行现房销售试点。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此次信阳发文明确在中心城区新出让地块一律实行现房销售,也是近期全国首个明确全面落实现房销售的城市。
信阳市住建局官网截图。
信阳:新增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批前公示》指出,按照“新老有别”的原则,对已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等规定,“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时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或按照《河南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工程进度达到设计形象进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时,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
最重要的是,《批前公示》明确,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施工进度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信阳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库存去化压力较大,目前不少新房项目实质上已经处于现房销售状态。”陈文静指出。
根据信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5%;销售额增长1.1%,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8.5%。
值得一提的是,信阳土拍市场也是“不温不火”,多数地块由地方国资底价获取。根据中指数据,2025年1-4月,信阳市本级仅成交1宗涉宅用地,处在近年同期低位。陈文静进一步表示:“整体来看,信阳近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偏弱、土地成交量低,现房销售政策的推出对于信阳短期市场运行的影响或相对较小。”
此外,“防风险”也是一大关键考量因素。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此次信阳政策的出发点非常清晰,就是做好三项工作,即化风险、去库存、控增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化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要精准理解‘化解风险’的含义。观察本轮现房模式的推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过去的烂尾楼事件和房企债务违约事件,尤其是2022年的‘停工断贷’,影响很大。河南当时此类事件比较多,信阳等城市也出现了较多案例。”
去年全国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超30%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其中提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明确了房地产中长期改革方向。
去年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提出“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强调“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在防风险、提品质的要求下,现房销售在全国铺开已经势在必行。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探索推行现房销售。海南在2020年3月后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宅均已实行现房销售,至今已落地超5年时间,是首个落实现房销售的省份。
根据中指不完全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比如安徽提出有力有序推行商品房现房销售,指导支持合肥、芜湖做好试点工作;荆门是湖北省内唯一试点现房销售的城市,今年4月该市首批试点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入市,商铺售罄住宅签约超八成,另一项目竣工在即,认购率近九成。
另有多地出台现房销售配套支持政策,如赣州多区县延长现房销售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九江多区县对购买现房销售项目的购房者进行契税补贴,山东多地提高购买现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在各地加快推进现房销售的背景下,我国现房销售占比也正在快速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经达到30.84%。而在过往的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间,现房销售占比分别为12.7%、13%、17.3%、22.5%。
目前,从各地探索来看,多是在新出让土地的要求中增加现房销售的要求。比如,北京于2021年第二轮集中土拍时首次试点竞现房销售面积地块,在2022年北京集中供地中,几乎半数地块涉及竞报现房销售面积;2023年,深圳土拍中首次引入“竞现房面积”环节,2024年9月深圳挂牌出让一宗宅地,要求“全部现房销售”。
就河南来看,不仅仅是信阳,郑州、开封等城市也在加快推进现房销售。早在2023年2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将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逐步提高预售门槛,以郑州、开封为试点,积极探索预售制度改革和现房销售。2024年年初,河南首个现房销售试点项目也已落地北龙湖。
业内:需降开发贷利率、降地价配套支持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进现房销售模式,需要“顶层设计”。
在当前房企现金流普遍趋紧的情况下,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确有难度。陈文静指出:“由于现房销售时间节点较期房销售模式更靠后,房企销售回款也较当前更晚,较为考验房企资金状况。”
河南一位房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河南郑州、信阳等地,很多新盘正在进行的‘所见即所得’的现房销售大多是被动的,剩余房源卖不完都撑到了交房。”
李宇嘉也认为,当前,全面启动现房销售的压力较大。“不管是开发商的财务平衡基础,还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基础,都是建立在预售制度下的。预售制度下房地产周转较快,开发商通过预售快速回笼资金,利润比较高,可以支撑开发商去举借债务,也能支撑其去拿地。现售模式下,开工到销售的周期,从6个月至1年延长至2-3年。也就是说,2-3年后开发商才能通过销售回款来回收土地支出。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从预售转到现售,必然会导致前端资金占用大但回收周期长的‘错配现象’,也会导致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明显下降。”
虽然存在难度,但李宇嘉认为,随着预售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推进现房销售势在必行,不过,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度先行”。其表示:“推进现房销售,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金融支持,如果把开发贷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现房销售的资金压力就小了。其次就是地价要降低,住房回归到消费品,不能再维持那么高的地价。”
现房销售推进不能“一刀切”,对此,陈文静也建议:“要更好地发挥现房销售模式所带来的优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建议优先在库存大的城市或区域试点推进现房销售,同时加快完善适用于现房销售模式的房地产融资制度等,逐渐由期房销售向现房销售制度转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