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发起关税战后的首份中国外贸成绩单,4月份我国进出口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这一增速高于今年一季度的1.3%。其中,出口增长7.5%,进口下降4.2%,相较今年一季度增长6.9%及下降6%的趋势均有所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从数据来看,4月份我国外贸受关税影响不大,与关税执行时间不长,影响仍未完全显现以及中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因素有关。后续,关税战之下,我国出口仍将承压。


前4月外贸增速加快 关税影响仍未完全显现


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具体到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为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为1.57万亿元,增长0.8%。


从贸易伙伴来看,前4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38万亿元,增长9.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8%。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8万亿元,增长1.1%,占12.6%。


美国则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44万亿元,下降2.1%,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1.5%,自美国进口下降3.7%。


从出口产品来看,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04万亿元,增长9.5%,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增长5.6%,集成电路增长14.7%,汽车增长4%。


整体来看,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增速仍高于一季度的增速约1.1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关税战之下,我国外贸市场仍有较大韧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称,今年4月我国出口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抢出口效应”。从转口贸易角度看,美国在4月初发起的关税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出口商对其它出口市场的“抢出口”效应。数据显示,4月我国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0.8%,增速比上月加快9.2个百分点,走势明显强于季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二是当前外需还有一定韧性。数据显示,一季度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外需对我国出口整体上仍有较强支撑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前四个月的进出口数据,一方面表明关税战的影响仍未完全显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持续拓展多元国际市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保持增长,因此,外贸整体仍处于增长区间。


出口或持续承压 稳外贸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展望后市,当前中美双方均已释放积极信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答记者问中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但目前来看,实质性的举措仍未落地之下,中国出口或将持续承压。


信达证券研报称,若中美关税继续高位僵持,中美之间的进口、出口都会受到影响,但基于在途货物到港的滞后性,部分关税生效前已离港的货物可能使进口回落有延迟,这可能导致4月的外贸冲击不及5月剧烈。


冯琳也认为,伴随关税战冲击进一步显现,上年同期低基数效应消退,以及美国“对等关税”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性作用向国际贸易传导,5月份我国出口增速有可能由正转负。


不可否认,关税战的确会给我国外贸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但进出口公司也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多家外贸企业了解到,目前,在海外设厂、积极拓展更多出口市场、政策支持下出口转内销等都成为企业应对关税战的方法。


近日,第137届广交会线下展闭幕,参展商的活跃或许是我国应对关税战的一大缩影。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去年春交会增长17.3%。境外采购商逆势增长,是全球客商对广交会、对中国制造、对中国市场投下的“信心票”。同时,本届广交会出口意向成交额达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闭幕后不少采购商深入企业、实地探厂,后续有望达成更多合作。


白明认为,中国外贸的后续走势还需要更多时间验证,关键之一在于出口企业能否开拓更大的市场。


冯琳则表示,接下来我国会显著加大稳外贸和对相关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支持措施可能包括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多元市场以及提升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重点是推动汽车、家电、3C、家装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同时在轻工、纺织服装、食品等重点行业拓展内销平台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张晓翀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