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5月7日,“聚势腾飞·智领未来——四季青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产业与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蒙志君在会上提出,未来低空经济会按照先山区后平原、先农村后城镇、先运货后载人、先应急后日常这一路线发展。
“当前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之一是场景经济化,即:在场景培育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挖掘真实需求,形成规模效应,畅通商业模式,从而将低空经济塑造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引擎。”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杨岭说。赛迪顾问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10644.6亿元。
赛迪顾问资料显示,中国低空经济近八成的产业资源聚集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聚集53.2%的产业资源,广东省聚集20.6%的产业资源,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则聚集了24.8%的产业资源。
去年至今,多地将低空经济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北京亦然。2024年9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门公布了《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上述方案要求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将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提升至1000亿元,还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好专项产业基金,聚焦低空方向,引导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投资。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四处副处长徐冉介绍,中关村科学城聚焦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平台及产业联盟等资源,精准挖掘培育潜力项目,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第三期共提供100亿元资金,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我们也致力于搭建、提供产业交流与服务的平台,促进产业链、技术链、应用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季青镇党委副书记陶晓润表示,目前四季青已储备83万余平米产业空间,可提供23万平米的优质产业空间。她透露,长青产业园瞄准空间信息产业,预计8月竣工,今年11月具备开园条件,园区计划引入航空航天、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等领域企业,依托清华大学、北航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提供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支持。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相对完备。据赛迪顾问统计,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3991家。
编辑 陈莉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