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连锁健身品牌威尔仕健身门店接连关张,消费者遭遇销售诱导“办卡理财”退款无门。
“我联系客服也无人理会,打总部电话也没人接听。”4月底,上海的周先生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反映自己遇到的闭店退费难问题。他告诉记者,2023年至今,他在威尔仕健身上海多家门店消费350余万元,办理了几十张健身卡,而自2024年起,各门店相继关门闭店,但均未告知他。
面对关闭的门店,退卡退费是不少威尔仕健身会员的诉求,而他们中不少人却迟迟等不到来自威尔仕健身的反馈。
4月30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威尔仕健身所属的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威康健身”)所在地上海长宁区遵义路100号虹桥南丰城,但并未找到威康健身。写字楼前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威康健身公司因欠房租已于去年底搬走。
同日下午,贝壳财经记者来到该公司会员接待点绥宁路879号,面对客户的退款需求,两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只负责收集表格,你们该起诉就去起诉吧。”
据碧云尊邸店的客户方女士所知,“登记办理的没有人拿到退费,也没有被告知时间进度。”
5月6日,上海警方向贝壳财经记者透露,周先生所报案件,目前正在侦办中,已有部分嫌疑人被抓。
记者探访威尔仕健身公司上海总部,大厦前台告诉记者已搬走,并指导前往相关接待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办卡式理财”
宣称10年钻石卡转手赚一倍 有客户被诱导办卡至2082年
周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2022年他因身体不好,想去健身锻炼,在家门口的一家威尔仕健身门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办理了一张5000元的单店两年卡。
“我大概用了半年左右,就有门店销售人员以‘免费升级’‘承诺转卡’‘还本付息’等名义,来诱导我充值办卡。”周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有门店销售人员承诺帮他“专卡销售”会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我在他们的蒙蔽下,给全家人充值办卡,我最长的一张卡甚至办到了2082年。”在威尔仕健身多位销售人员“立体式”洗脑推销下,此后两年,周先生分别在威尔仕健身上海的六家门店,先后办理了5年期、10年期、VVIP3年期等几十张不同有效期的会员卡,累加起来可以使用几十年,而截至目前,没有一张会籍卡能顺利转出变现。
周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购买这么高额的健身卡的缘由在于一次销售的电话推销诱惑。“当时一个威尔仕健身销售人员电话问我10年钻石卡是否转让,有客户要。我当时花18888元办的这个卡,之后后悔了,能转让我很激动。”周先生说他第二天就去了威尔仕健身尚汇豪庭店办理。“门店销售人员说转让价格是3750元一年,这张卡10年就是37500元,我一算本金18888元,还能挣一笔(一倍收益)。”
但当周先生签署转让协议时,销售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诱惑,“他们叫我再办一张10年的宇宙卡,他这里有白领客户想要购买,到时候10万块钱把我手上20年课时都收购掉,可以大赚一笔。”“我问销售,为什么你不直接卖给要的客户呢?销售人员称我是精选会员,可以办理长期卡,新会员不能够办长期卡,只能一年一年买,10年宇宙卡我买的话是24888元,一年一年买的话要7888元一年。”就这样,周先生在对方的话术中越陷越深。记者据此计算,威尔仕健身宣称的收益高达300%。
“我一共花了350多万,办卡的钱都是我借高利贷,小额贷款来的,我现在每个月不还本金,光利息就需要还1万多元。”面对手中的一堆“废卡”无奈的周先生只能求助警方和上海市相关部门。
周先生向上海警方报案后获得的立案告知书。受访者提供
记者注意到,关于被威尔仕健身工作人员诱导办理“宇宙卡”的维权投诉频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上了一位受害者朱女士。朱女士是威尔仕健身上海大华碧云天店的会员,朱女士在2021年11月被该店销售以“联合银行办活动”为噱头,承诺“只要绑定信用卡冻结一年24888元预授权”,即可免费升级“会员权益”,原本只有两家门店可用的会员卡,“升级”后可在上海所有的威尔仕健身门店通用。
刷卡后朱女士发现该笔交易类型为“支出”而非销售承诺的“预授权”,销售转而又改口称朱女士“后续无需还款,威尔仕健身和银行有合作,满一年期解绑后账单会直接拉掉”。
但事后银行客服告知朱女士,这笔支出就是信用卡分期付款。朱女士找威尔仕健身门店销售沟通,销售人员改口要求朱女士“先还款,一年后威尔仕健身会根据朱女士实际还款金额,退还全部费用。”该销售人员还给朱女士展示了门店与其他会员签订的升级协议,并表示“很多会员都已收到退款,尽可放心”。
一年后,朱女士还完所有信用卡欠款、联系威尔仕健身沟通退费事宜时,却被客服告知不能“退全款”“要退款就要扣除30%手续费”。而就在此前不久,还了快一年信用卡账单的朱女士才第一次知晓,当时所谓的“24888元刷卡预授权免费升级的会员权益”,实际是在自己名下又办了一张长达10年期的威尔仕健身“宇宙卡”。直到现在,朱女士仍在维权。
无独有偶,上海方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和丈夫在2020年分别花费16888元在威尔仕健身上海长泰广场店办理了时长99个月的全国通用“宇宙卡”,最近她发现,此前常去的威尔仕健身上海浦东滨江苑店、碧云尊邸店、置汇旭辉LCM店等已经全部闭店。“后来去了两次威尔仕健身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店都要排队,我们都没有再去过了。”
实地探访
因欠租公司总部已搬离半年,消费者“退款无门”
4月30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威康健身所在地上海长宁区遵义路100号虹桥南丰城,在写字楼悬挂的企业信息中并未看到威康健身的内容。
当贝壳财经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写字楼前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威康健身公司因欠房租已于去年底搬走,绥宁路879号为该公司会员接待点。
位于上海长宁区绥宁路879号的威尔仕健身临时接待点门口张贴的会员问题反馈告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同日下午,贝壳财经记者来到绥宁路879号,两名自称威尔仕健身的善后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接受填写退卡申请信息,具体怎么解决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负责收集表格,你们该起诉就去起诉吧,因为公司这个月还在给我们发工资,下个月发不发我也不知道,不发了,我们也不来这里上班了。”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绥宁路879号大门上张贴了相关提示,上海全市设有21处类似接待点。
在上海长宁区绥宁路879号威尔仕健身临时接待点内,工作人员只接受会员反映问题填表格,不做任何回答和承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碧云尊邸店我们去的头一天都还在营业,当天门上就贴了告示说闭店了,当时还遇到几个前一天来过的消费者,也都很震惊。”方女士告诉记者,询问了在营门店的前台工作人员,被告知可以到原籍开卡门店办理退费。“然后我们就到长泰门店去问怎么办理,前台说没有人处理,所有销售和负责人都不在,她只是前台,只能帮我留联系方式。”据方女士所知,“登记办理的没有人拿到退费,也没有被告知时间进度。”
5月6日,贝壳财经记者查询威尔仕健身小程序发现,目前该公司仅上海还有在营门店10家。
威尔仕健身官方小程序里仅上海还有在营门店10家。
据公司官网介绍,威尔仕健身总部位于上海市,由王文伟1996年创立,深耕全国一二线城市,凭借先进专业的健身设施及高端现代化的店铺环境,为喜爱运动健身的消费者提供中高端健身会所服务。天眼查显示,“威尔仕健身”归属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法定代表人为杨晓旭。根据天眼查司法风险提示,近年来,关于公司的法律诉讼多达5923起,其中89.61%的案件案由为“服务合同纠纷”。2025年4月27日,公司法人被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法律分析
“若健身房隐瞒真相收取预付费后跑路,数额较大的或构成诈骗罪”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姗姗表示,从法律规定本身来看,都是相对保护消费者的。购买预付卡之后,因为各种情况实际无法履行的,消费者可以申请退款,有些情况下还可以主张损失的赔偿。
但是在实际的案例中,如果商家资金状况出现问题,或者有些商家恶意逃避、藏匿,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那么即便有法律条文的支持,消费者在实际退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极大困难。
所以针对商家,张姗姗认为还是需要设置预付费卡的金额和限制,不能一味地大量依靠这种方式获利;而对于消费者则希望保持理性,慎重购买大额的预付费卡,除了低价优惠的诱惑,还是需要更多考虑到预付费卡今后的风险。
上海对健身房的监管不断加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斐然指出,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规定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收取会籍类预付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时长在24个月以下;课时类(团操、私教、泳教等)预付款金额在20000元以下、次数在60次以下;储值类等(兜底)预付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收取各类预付凭证预付款总计不得超过20000元。
其中,体育健身行业经营者未按照要求履行书面告知义务,以及未按照规定设定预收金额和可兑付的服务期限、次数的,按照《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查处。
经营者违反规定未信息对接、报送相关信息,以及未按照规定采取预收资金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按照《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查处。
“而从该案件看,警方已经介入,说明可能不仅是行政处罚,而是刑事责任。若健身房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收取预付费后跑路,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林斐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比如经营者谎称健身房将升级服务吸引消费者办卡充值,实际却准备携款潜逃,就可能触犯此罪。如果是大面积授意,或许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终止营业,既不按约定兑付商品或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构成欺诈的,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上海不少健身门店和体育场馆已在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经营场所租赁期限等经营信息,并承诺使用最新版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合同示范文本。在采访中,不少健身行业从业者表示,新规让整个行业从“销售导向”回归“服务优先”,有利于重建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