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


资本市场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为量子科技发展赋能。4月29日,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继续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发挥股权融资、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工具作用,通过“培育通”“科融通”“成长通”及科交中心等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平台,助力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为了推动量子科技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覆盖了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并且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提供相应支持。


量子科技走红,多家企业谋求资本运作


从量子计算突破经典算力极限,到量子通信构建绝对安全网络,再到量子精密测量推动工业级技术革命,量子科技正以“颠覆性创新”重构技术、产业与经济范式,成为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4月29日,深交所举办专题交流活动,来自政府部门、量子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市场服务机构等,共话资本市场助力量子技术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壮大。


贝壳财经记者在日前采访中发现,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势在必行,资本市场在支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明显。


“近两年,社会各界对量子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我从去年年底也开始决定创业。”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贻荣在接受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坦言,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对于量子技术未来的发展路线及不同时间节点的商业价值预期比原来更清晰了。”


事实上,不少量子科技企业也在加快上市步伐,期待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发展。


图灵量子COO杨林在接受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图灵量子凭借技术积累和行业认可,正稳步推进上市计划,预计在2026年或2027年会有相关的上市时间表。“上市对于我们这种中长期的赛道企业有非常好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它将助力我们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也表示,公司已完成了6轮融资,预计今年融资规模将达到几个亿,并在条件成熟时启动上市计划。“国家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鼓励政策,为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已对照上市标准进行了详细评估,基本是满足要求的。”


在部分企业谋求上市的过程中,作为拥有大量专利的量子科技企业,其知识产权纠纷备受市场关注。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海鸣认为,目前量子科技还是一个前沿产业,大多数企业处于技术探索与积累阶段,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仍有一段距离,因此,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尚未大规模出现。


蓝驰创投投资人孙登科也指出,“客观讲,现在量子科技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可以说是‘婴儿与襁褓期’状态。目前,量子科技在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应用探索三个层面齐头并进,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预示着未来量子科技在应用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行业融资环境生变,投资人青睐硬科技


在业内人士眼中,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量子科技领域的融资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马寅表示,过去投资机构多倾向于投资由院士等权威人士创办的量子科技企业,而如今,机构更加注重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资本对量子科技行业认知的深化,也反映了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在他看来,政策引导,尤其是交易所规则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我感觉要比过往热了很多,有很多公司投资人希望能够去深度聊一聊。”


杨林也指出,即使在过往两年经济下行或者整体投资氛围遇冷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人对于硬科技或者对前沿科技的支持力度还是保持了非常好的热情和信心,尤其从今年开始,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关注度显著回升。


对于热度上升,金贻荣认为,核心是因为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足够多的进展,给了市场足够多的信心。此外,在众多未来产业赛道中,量子科技蕴含着巨大想象空间和潜力。


“整体来看,我们在技术水平、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在部分赛道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但从长远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长赛道,不是说你现在走在前面,你到后面就一定走在前面。”金贻荣表示。


金贻荣表示,在量子科技投资方面,美国在产业思维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研发端,产业化投入相对不足。而长远来看,如果中国未来产业资本投入没跟上的话,有可能会落后,还是要有危机感。


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量子科技发展,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量子科技基础研究,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优化政策与资本支持体系,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推动量子科技产业规模化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