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走出自己的节奏”,赣锋锂业创始人、董事长李良彬今年2月在企业述职大会上这样说。
不过,4月29日晚间,赣锋锂业发布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37.72亿元,同比下降25.43%。净亏损3.5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4.39亿元,亏损幅度收窄18.93个百分点。
2024年3月,赣锋锂业创始人李良彬的儿子——生于1996年的李承霖被提拔为公司副总裁。如今,赣锋锂业“父子兵”上阵已有一年,从投资固态电池到布局电池回收,确定赣锋锂业重点方向。
不过,如今固态电池领域竞争激烈且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动力电池进入“退役大年”,电池回收也正在从千亿级别蓝海变为巨头厮杀的红海。赣锋锂业能否从两大赛道胜出还是未知数。
“95后”副总裁李承霖上阵
赣锋锂业一季报显示,公司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三大现金流却表现不一。其中,赣锋锂业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上涨85.91%、76.39%。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出现大幅下跌,比去年同期的1.18亿元变为了-15.7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422.07%。
公司解释称,这是受锂价下跌和国内销售占比上升影响,本期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此外,公司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较期初余额增加15.92亿元,因报告期内票据贴现利率较高,基于财务成本优化考虑,公司主动控制票据贴现规模。
过去一年,赣锋锂业不断落子投资,李承霖也深刻参与其中。
2024年12月25日,赣锋锂业Goulamina锂辉石一期项目投产仪式在非洲马里举行,李承霖出席揭幕仪式。该项目一期规划年产能50.6万吨锂精矿,二期年产能计划扩建到100万吨锂精矿。今年2月12日,赣锋Mariana盐湖项目投产,一期年产能为2万吨氯化锂。
赣锋锂业将目光还投向了全产业链。2024年9月26日,赣锋锂业以自有资金3.68亿元与多家公司投资设立南昌市新能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希望提高公司资本运作效益。
储能电站也是赣锋锂业的投资方向。2024年10月31日,赣锋锂业公告宣布多名高管向子公司深圳易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李承霖就增资1100万元。深圳易储经营的主要是储能技术服务。2024年10月26日,河北邢台市威县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开工,正是由深圳易储投建,总投资6.5亿元。
押宝固态、回收两大赛道
今年,固态电池和电池回收两大业务高频出现在赣锋锂业的官网和公告中。
早在2024年9月26日,赣锋锂业公告,子公司江苏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出资4000万元,与南京公用、环境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南京公用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合资公司将围绕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今年4月10日,赣锋锂业专门发布《关于公司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的公告》,要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高安全、高比能的下一代电池解决方案。
4月26日,赣锋锂业又称与杭州市拱墅区政府、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围绕交通领域电动化、新能源产业拓展、能源供应链拓宽、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当前固态电池领域竞争态势白热化,企业纷纷入局有利地位,试图掌握行业话语权。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进行产能布局。广汽集团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比亚迪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但业内也认为,固态电池商业化不会立刻到来,“争夺战”还会持续数年。比亚迪就表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上车预计在2030年才能实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至少需要8-10年。
赣锋锂业能否在窗口期入局,并跟上产业化进程不被“甩下车”仍需要定力。
锂价明年预计难突破10万元/吨
目前,锂价波动正深深影响着锂企的业绩。
赣锋锂业在2024年报中就曾提及,锂产品的销量有望继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市场需求的驱动增长。但如果未来锂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隆众资讯碳酸锂分析师孟祥旭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整体来看,2025年至2026年,碳酸锂现货价格还将维持低位震荡。随着固态电池、氢能源、钠电池的技术迭代,锂市场的需求会被重塑,下游对于锂的需求增速可能放缓。同时,西藏盐湖等成本较低的产能可能实现运转,成本较高的产能或出现过剩情况。
到2026年后,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可能成为价格修复的边际驱动力。预计2026年价格区间上移至7.5万-10万元/吨,但受制于低成本产能,难以突破10万元/吨。
如何渡过锂价下行带来的低潮,不仅是赣锋锂业面临的难题,也是行业正面对的挑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