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以纯进口模式销售20余年后,雷克萨斯国产化的靴子落地。
2月5日,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宣布与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国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举措达成合作意向,丰田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计划2027年投产。
丰田在上海独资建厂生产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标志着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同时,丰田也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上海独资建厂的外资汽车企业。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雷克萨斯的国产化将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但也面临如何平衡国产化和国际化的新挑战。
上海工厂生产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
按照丰田的规划,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上海新工厂将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
该工厂采用100%独资模式,计划雇佣约1000人,采用革新性生产技术,计划2027年投产,初期年产能约为10万辆。要实现95%以上的本土零部件使用率,产品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将出口至日本及其他海外市场。
早在2024年6月底,就有消息称丰田正在寻求与特斯拉类似的待遇,包括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土地授予,以及无须当地合资伙伴即可直接运营的条件。彼时,丰田公司会长丰田章男现身上海参加丰田在中国市场首次举办的赛车活动,协商合作被视作行程的主要目标。
此后,2024年7月、12月又传出雷克萨斯落户上海的消息。当时丰田中国及雷克萨斯中国均对传闻回应“不予置评”。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雷克萨斯一直采用纯进口形式进行销售,数次传出国产化风声,始终未能成行。为何选择此时进行国产化?
梅松林认为,过去雷克萨斯以进口方式在中国市场开展得顺风顺水,没有紧迫性驱动其改变,只有当碰到逆境时,才不得不做出改变。雷克萨斯国产化,尤其是有深度的国产化(产品平台本土化)有助于其发展,一是能充分了解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开发中国市场的平台和产品。二是供应链本土化,充分利用中国汽车产业成熟、有价格竞争力的供应链,尤其是新能源车供应链。三是国产化后才能寻找可以真正落地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同大众和小鹏的合作。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怀玉提到,国产化有助于减少进口关税和运输成本,使雷克萨斯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此外,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电动化转型迟缓销量遇冷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电动化转型迟缓未跟上节奏,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逐渐遇冷。
目前,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12款车型中仅有RZ为纯电车型,官方售价35.59万元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为RX 450h+、NX 400h+两款车型,ES等主力车型仍为燃油车。
从销量表现看,2019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使得中国超越北美成为其第一大市场,此后两年连续增长,但增幅缩减。2022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2%,2023年和2024年雷克萨斯销量再度回归正增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度需要加价购买的雷克萨斯只能选择以价换量,2024年销量超18万辆,仅同比微增0.3%,远低于2021年22.7万辆的峰值。
在丰田汽车新体制经营中,电动化方面雷克萨斯承担着先锋的角色。按照丰田规划,到2030年,纯电车型销量目标将达到350万辆,其中雷克萨斯纯电动销量达100万辆。到2035年,雷克萨斯将实现100%纯电动化。
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此前表示,在雷克萨斯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BEV Factory负责研发的全新一代纯电动产品将于2026年投放市场,新产品会从雷克萨斯品牌开始率先投入市场。
平衡国产化与国际化是挑战
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曾经在担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时坦言,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压力不光是销量,更是来源于中国客户对车型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思考如何快速地适应和调整,从产品、服务到营销,去适应中国的快速变化。
即使是国产化后,新的挑战也将不断出现。杨怀玉表示,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布局,竞争不容小觑。此外,梅松林认为,雷克萨斯面临诸多抉择困境,包括如何平衡好国产化的雷克萨斯和国际化的雷克萨斯,哪些东西要本土化,哪些要和其他市场保持一致。
“雷克萨斯可以充分吸收特斯拉的最佳实践经验,充分实现独资的独特优势,如快速决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国际质量标准同中国的成本领先相结合。”在梅松林看来,在中国独资建厂,在中国落地生根,可以最大程度上借助中国新能源车起飞的大势,助推雷克萨斯乃至整个丰田的新能源转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