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2.3亿元,同比增长5.3%,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非常明显,创新让中国制造受到更广泛的青睐。
风力发电机组、电动汽车出口在前三季度分别增长了73.9%、22%,新制造、新业态逐渐成为外贸新动力,持续影响外贸格局。万亿城市今年外贸成绩单如何?哪些城市外贸承压,哪些城市抓住了新机遇迅速抢占海外市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数据带你看万亿城市的外贸新格局。
1. 11座万亿城市前三季度进口总值增速超全国
深圳“新老三样”齐发力持续领跑
从进出口总额情况来看,六座万亿城市体量超过万亿元。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首次超3万亿元,并与上海拉开差距。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海进出口总值维持不变,达31674亿元。2万亿元阶梯仅北京一城,进出口总值达26964.7亿元。苏州、宁波、东莞三地进出口规模超万亿元,其中宁波首次在前三季度超万亿元。东莞去年外贸受到冲击,进出口严重下滑,今年重新调整,重回万亿规模。
从增速上看,11城进出口总额增速超过全国水平,深圳增速再次实现领跑。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9.7%。消费电子行业回升和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圳外贸“老三样”“新三样”共同发力拉动出口,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出口产品分别增长8.9%、10.2%、23.9%,“新三样”产品出口714.3亿元,增长8.9%。与此同时,深圳进口总额增长23.1%,其中机电产品9779.5亿元,增长25.5%。今年黄金需求上涨,深圳黄金进口额翻倍,总额达852.2亿元,增长138.3%。
2. 长三角九座万亿城市“七升一平一降”
上海外企拉低出口增速 苏州、宁波优势产业“攀升”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大外贸重要窗口,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区域内部各城市呈“分化”趋势。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9座万亿城市进出口总额呈现“七升一平一降”的格局,其中南通、宁波、无锡、苏州四座城市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速超过全国水平,仅南京出现进出口总额下滑的情况。
而长三角“龙头”上海今年外贸略有下滑,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2.4%,进口额下滑1.6%。自今年四月以来,上海进出口总额被深圳超过,且差距逐渐拉开,上半年上海进出口总额低于深圳1036.77亿元,到前三季度差距扩大至2046.9亿元。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上海出口对外资企业依赖度较高,前三季度,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比达48.7%,超过民营企业。而前三季度中,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下滑1.7%,拉低整体出口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宁波出口分别增长9.0%和11.0%。虽然苏州外贸结构中外资占比也比较大,受到2023年传统出口国家和地区外需减弱以及消费电子下行的影响,外贸短暂受阻。但到今年前三季,苏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26万家,同比增加8.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为7347家。与此同时,消费电子行业逐渐恢复,苏州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进出口增长17.6%,尤其是手机出口大幅增长34.9%。而宁波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代表城市之一,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75.9%,同比增长11.6%。优势产业产品家用电器、通用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速均超过两位数。
3. 珠三角万亿城市“冷暖不一”:
深圳重回“外贸第一市” 东莞、广州出口增速转正
虽然深圳重回“外贸第一市”之位,珠三角四巨头却呈现出市场冷暖不一的景象。深圳进出口额增速、出口额增速、进口额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东莞和广州在第三季度出口额扭负为正,前三季度东莞出口额达6524.6亿元,同比增长2.5%;广州则为4974.4亿元,同比增长2.9%。
东莞出口额增长,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回暖。据黄埔海关披露,前三季度东莞出口集成电路总额同比增长10.5%,电工器材同比增长3.1%,手机出口量保持3个月正增长。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过大,其他四个支柱产业对外贸的支撑力不足。东莞拥有制造业企业约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约1.38万家,除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万亿级,装备制造集群达5000亿级,其余还有四个千亿级、九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出口增速连续5个月提升,其中工业出口加快恢复,同比增长10.3%。从出口商品来看,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3.3%和7.1%,占出口总值比重46.8%和11.7%,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3个和0.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中,平板显示模组、船舶、汽车(包括底盘)增长较快,出口额分别增长18.4%、36.9%和88%;高技术产品中,光电、材料、航天航空出口额分别增长28.3%、44.3%和65.1%。
广州产业虽然体量大,但是相对传统。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存在“整车强、零部件弱”、新能源转型慢等问题;电子制造业强群弱链及“产业高端、环节低端”特征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广州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
此外,广州积极押注的新风口带来新增量,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2%,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4.2%;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广州进口额下降3.9%,进口前五大商品中,机电产品、农产品、食品、天然气四大类商品进口额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相比之下,佛山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外贸承压让处境更紧迫,进出口总额下滑17.5%,其中出口降幅仍处于较高水平达20%以上,但和今年前8个月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4. 中西部城市成外贸重要动力
武汉、西安出口额两位数增长 新三样成为重要增长点
沿海外贸大市逐渐分化的同时,中西部城市逐渐成为外贸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前三季度,武汉成为万亿城市中出口总额增长最快的城市,出口额同比增长28.8%。武汉暂未披露前三季度出口详细数据,从湖北全省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湖北出口3324.3亿元,武汉占比达57%。手机、集成电路、汽车为湖北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增幅均在30%以上。外贸“新三样”出口额均实现增长,锂离子蓄电池增长180.2%,太阳能电池增长8.6%,电动载人汽车增长5.8%。
西安前三季度出口额达2049.7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位列万亿城市第二位。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9.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7%,电动载人汽车增长4.3倍。
从武汉和西安两个城市情况可看出,“新三样”为中西部城市外贸发展争取了空间。坐拥东风的武汉和拥有比亚迪、吉利等车企的西安都成为出口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城市。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武汉和西安等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打造和完善,从而带动上下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比如湖北前三季度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180.2%。
此外,“一带一路”、RCEP等区域经济协作,也让中西部城市对外开放有了更多的可能。作为武汉的优势产业,光伏组件也是武汉“新三样”出口新的增长点,今年五月首趟中亚班列(武汉—塔什干)光伏专列通车,为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出口中亚搭建起一条高效稳定的陆路物流通道。前三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041列,增长33.4%;运送货物456.4万吨,增长28.5%;运输陕西地区进出口货值占比达40.2%。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