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面向6G的研究和讨论,形成的需求已经写到了国际组织最终认可的6G框架中去,为全球达成共识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如是说。


4月25日-29日,中关村论坛在京举办,期间的平行论坛之6G创新发展论坛以“共促通信与AI融合,引领6G技术创新”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6G技术创新”“6G与AI融合”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在此期间,黄宇红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的采访。黄宇红表示,3GPP标准组织计划在2025年开始面向6G标准的预研。2029年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标准制定。产业界共识是,2030年左右会有面向6G的商用产品出来。”


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主办方供图


2025年开始面向6G标准的预研


谈及我国在6G方面的布局和进展,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在布局层面也非常早,2019年即启动了有组织型的研究,成立了相关专家委员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共同开展面向6G的研究,同时也分组对6G新技术进行预研。


“IMT-2030(6G)推进组已经发布了多个6G相关白皮书。现阶段多家机构已经在研发6G原型样机,推进组也开始组织对一些样机的测试,检验其是否满足公众面向6G定义的要求。”


她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面向6G的研究和讨论,形成的需求已经写到了国际组织最终认可的6G框架中去,为全球达成共识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组也在和很多国外企业共同讨论合作面向6G的关键技术。


“最开始的研究比较发散,之后会逐步收敛,然后要开始对标准进行预研。”黄宇红提到, 3GPP标准组织(一个国际化的合作组织,由各种电信标准化机构和运营商组成,成立目的是开发和制定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计划在2025年开始面向6G标准的预研,2029年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标准制定。产业界共识是,2030年左右会有面向6G的商用产品出来。”


6G可支持用户随时随地获得AI能力


6G和AI的融合会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黄宇红说,6G和AI是共生共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AI可以促进6G技术的发展。内生AI会对无线通信以及网络架构和运转带来非常大的变革,AI赋能以后,网络会更简化、更智能和自动化。


网络也会助力AI发展,这也是6G非常重要的目标。“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快,通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逐步出现,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治理已经在被AI改变。将来用户想随时随地获得AI能力,需要网络提供良好的传输通道。


黄宇红提到,6G一方面能不断提升传输的带宽能力,其还有通信和感知的结合能力,能够感知大量的真实环境信息,从而为AI提供大量数据。“我们称将来的6G网络为‘通智一体’,网络本身也承载着大量的AI模型应用,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随时随地获取AI服务,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发展。”


6G在通感融合的发展上面临什么挑战?黄宇红表示,6G的发展要求带宽越来越宽,速率越来越高,其对底层基础设施的要求非常高,“在与AI融合上,怎么把底层基础设施也融合在一起,也即怎么用AI来改变6G本身的一些通信技术范式,以及网络怎么能够很好地承载AI的这些能力,对于网络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变革。”


谈及6G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黄宇红说,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用生产创新来实现生产要素更加合理且又高效的配置和高效使用,从而带来社会生产治理效率的大幅提升。6G本身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也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又可以支持其他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协同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孙文轩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