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1.0%。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1%。


市场人士指出,3月物价剪刀差(CPI-PPI)同比为+2.9%,较前值向下收敛0.5个百分点。本月物价剪刀差重新收敛,表现出CPI回落与PPI底部运行态势,主要因为节假日等暂时性因素退去后的正常表现。


在3月整体通胀呈现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需高度重视物价水平偏低状况,要着力避免形成“低物价、低消费”循环。各地在较大力度落实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地方财政部门还可适度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力度,同时商务管理部门也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


此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性提升,也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取向仍偏宽松,更大力度的货币政策或还在路上。接下来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都有空间,不排除年中前后落地的可能。


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3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等因素影响,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有所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保持温和上涨。


据测算,在3月份0.1%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指出,3月CPI同比上涨0.1%,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但涨幅较上月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春节过后,食品及旅游出行消费季节性回落,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走低,旅游、机票价格大幅下行,这是3月CPI环比降幅较大,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的直接原因。二是居民消费信心偏弱,需求不足是这段时间物价偏低的根本原因。


冯琳预计,4月CPI同比有望小幅回升至0.3%,但未来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低位运行,这为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持续发力提供了较大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整体看3月CPI未能延续2月回暖势头。从主要特点看,2月春节因素抬升的部分商品与服务价格,在3月出现超幅度的回落,主要集中在出行和旅游相关项目,最终导致CPI同比又回落至0附近,考虑到能源和黄金价格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实际反映核心需求的CPI依然偏弱,预计CPI中枢重回1%上方或需要等到四季度。


PPI环比降幅收窄,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往后看,4-7月CPI和PPI基数均有明显下降,这有利于通胀同比中枢的抬升。更值得期待的主要是新增环比力量能否形成?从目前看,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落地节奏二季度有望加快;能耗目标下传统部门的产能、产量有望优化;政府工作报告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董莉娟表示,3月份,随着节后工业生产恢复,工业品供应相对充足,全国PPI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同比下降2.8%,降幅略有扩大。


据测算,在3月份-2.8%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冯琳表示,3月国际原油价格上行,但受房地产投资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主导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偏弱,当月PPI环比仍维持跌势,同比降幅有所扩大。进入二季度以后,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特别是“三大工程”全面推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有上行趋势,预计4月起PPI同比降幅将重回较快收窄过程,并有望在年中前后转为正增长。总体上看,下半年PPI能否保持正增长状态及全年PPI累计同比能否回正,将主要取决于后续国内房地产行业走向及各项稳增长措施的落实进度。


温彬表示,整体看,3月PPI同比跌幅连续第二个月扩大,且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趋势有所背离。从产业链看,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受大宗商品传导影响回升,但对外依赖较低的煤炭价格环比回落,中游原材料多数产品虽有所恢复,但下游产品仍受需求不足困扰未明显改善。


当前工业品价格在整体产能充足和下游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未能明显改善,对海外价格的输入传导也有所钝化。随着二季度的到来,去年PPI低基数效应能发挥一定作用,推动同比降幅收窄,但短期来看回正或需要等到四季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