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近年来,我国持续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加大财政补助,2018年-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90元上升到640元。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是我国建立的两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相比之下,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较低,主要筹资来源为财政补助,个人缴费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从筹资标准来看,《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80元。


蔡江南表示,近年来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不断增加,有助于扩大城乡居民医保的规模,增强城乡居民医保的保障能力。2024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度提高30元,更是对居民医保的重要资源补充。


在蔡江南看来,经济环境变化下,财政是否会加大力度支持居民医保是一个潜在的问题,而此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无疑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力度提高医保基金使用质效,保障医保基金使用安全。


2023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方面,蔡江南介绍,当前医保信用管理制度已开始试行,制度机制正在逐渐健全完善。目前,监管部门针对医疗机构、医生、企业等信用主体可能存在的过度医疗、不正当使用医保基金等行为做实常态化监管,会定期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经办机构、承办医保业务的其他机构等采取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等监管手段,以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