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华兵)12月12日,以“碳路先锋,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围绕全球气候行动目标下的中国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教授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几个核心关切,指出气候议题正在影响全球,与众多企业和机构一样,清华大学也正在努力实现碳中和校园的目标。李纪珍表示,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经管院中国工商案例中心与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共同征集了“2023年度绿色发展案例”,绿色发展案例可以展示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和最佳成果。“我们希望这些案例能为与会者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更多企业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在绿色发展案例发布环节,李纪珍做了整体解读。李纪珍介绍,2022年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成功举办了首届绿色低碳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活动评选出的“绿色发展十大案例”,并入选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为传播和引领绿色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23年度绿色低碳案例评选活动共收到了近200份报名案例,经历了征集、评选、答辩几个阶段,历时共2个多月。李纪珍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参评案例在整体数量、环保理念和低碳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与上届相比,本次参评案例体现出4个亮点。”


第一,绿色低碳实践的参与主体从企业扩展到非盈利机构、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在不少案例中,主办企业不仅亲力亲为,而且能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打造平台和接口,吸引更多机构加入。本次评审中不少 “碳普惠”的案例,更多企业和个人开始实践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不再是一个概念和符号,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未来还将持续产生影响。


第二,绿色低碳的践行方式更加多样化,实用性也得到提高。结果表明,从事能源转型的企业当仁不让,光伏、水电、储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快速发展,部分项目和产品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今年的参评案例中,还出现了绿色金融产品、循环经济与生态等新类型,更多服务型行业从不同角度和领域为节能减排提供工具。


第三,绿色低碳与企业的价值链结合得更加紧密。部分参评企业将产、研、供、销都纳入绿色体系,并与上下游和众多关联方进行低碳互动,打造出“绿色低碳”的朋友圈。核心企业正在带动整体产业链探索低碳良性循环,并推出有行业特色的低碳评价体系。


第四,绿色低碳开始纳入企业文化体系。企业富有绿色创新色彩的组织文化能够培养员工的绿色创新意识。在实践中,部分案例企业采用了积分、打卡、员工活动、与公益组织合作等方式,向全体员工宣传推广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一方面形成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同时也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李纪珍表示,通过对众多新能源企业和服务机构的调研沟通,我们深知低碳创新之不易,企业可能要经历一次次的技术变革,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还要不断面对市场的波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本次评审涌现出非常多的优秀故事,部分案例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令评委们惊叹,面对有限的名额,一度出现无法抉择的难题。


“我们深信,‘绿色’是普惠的、创新的,‘绿色’不仅仅是公益,也正在,并将持续为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带来更多价值。”李纪珍说道。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