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10月24日,在工信部举行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回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医药工业是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为顺应科技创新趋势和产业发展方向,北京明确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双发动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王磊介绍,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和人才丰富、高水平医疗机构聚集,行业监管、金融服务要素齐备,是国内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北京已经形成“一北一南”的产业格局,北部海淀、昌平创新要素聚集,南部大兴、亦庄高端制造特色鲜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之首。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4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2022年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规模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30亿元,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北京获批创新药数量全国第三,创新器械、AI三类器械数量全国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疫苗产业集群,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累计向国内外供应疫苗超55亿剂,支持践行大国承诺。


为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在京创新发展,王磊介绍了北京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8年以来连续两轮实施“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起市领导挂帅的联席会工作机制,科技、经信、卫健、药监、医保等市级部门和四个产业主要集聚区组建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解决产业的难题和急迫需求,市主要领导定期调度产业发展情况。为更好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新要求,新一届市政府班子成立后,明确由同一名市领导分管经信、卫健、药监和医保部门,进一步从体制机制设计上强化政策协同,全市上下已经形成重点服务和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高度共识。


二是加大要素供给。引导人才、空间、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集中投向医药健康领域。近3年时间累计向医药产业供应生产用地3000亩、标准厂房面积超100万平米,建成一批“拎包入住”的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实施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14条财政措施,每年财政资金投入超10亿元,发起设立2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直投基金;持续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聚焦首席科学家、高级工程师等8类高端紧缺人才组织专项工作,每年服务新落地人才超500人,孵育出一批科学家领衔的创新企业;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成医疗机器人和抗体药物CDMO、细胞与基因治疗规模化中试产线,持续加快从技术到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是加快医产协同。强化医疗机构对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分三批布局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启动9家医院试点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首个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医院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并顺利投用。着力打通创新药械审批使用关键裉节,服务国家药监局6大审评审批中心集中落地,建成南北两个创新药械服务站,组建市属医院伦理互认委员会,进一步明确药事会组织召开程序,落实创新药品进院“双通道”政策。全面加速数字医疗发展,发掘医疗数据创新要素价值,加快“三医”数据底座建设推动跨部门医疗数据汇聚,试点推动医疗数据流动和交易,加快高水平临床样本库信息化建设。


王磊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巩固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重点发力创新药、新器械、新服务三大方向,不断优化要素投入,力争到2025年建成新的万亿产业,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并行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