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在新京报、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数实融合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如果脱离了数据和技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就会举步维艰,“数实融合”更会成为无源之水。反之,如果没有场景和应用,数据和技术则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李志起认为,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领域,有利于通过数据赋能、创新驱动、技术变革加快实现生产工艺革新、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协同优化,并不断孵化出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数实融合催生数字服务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李志起认为,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领域,有利于通过数据赋能、创新驱动、技术变革加快实现生产工艺革新、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协同优化,并不断孵化出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千行百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志起调研智能网联发现,数实融合重构汽车产业。北京通过“车-路-云-网”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构建以智能制造和智慧出行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带动京津冀地区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制造和应用服务体系。北京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近年来,产业数字化也在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中小企业急需在数实融合领域方面取得突破。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的渗透率分别为10%、22%、4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实体企业中大有可为。

 

“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变革才刚刚开始,很多中小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工具的掌握并不娴熟,所以又催发出一个更大产业,就是数字服务产业,数字服务产业能够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多个领域带来新的想象力、变化,这就是数实融合最有意义的一个前景。”李志起认为。


数实融合仍然存在关键问题未解决

 

“尽管我们今天对数实融合充满了乐观判断,但在调研当中我们也发现,今天的数实融合仍然存在着融合不够充分、不够均衡、关键技术不强、安全基石不稳等关键问题,如果这一点不能解决好,也会影响我们在数实融合领域走得更远。”李志起从调研中总结。

 

对此,李志起提出四点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合力推进。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结合域内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优势特色领域,加强顶层设计牵引和政策资源倾斜,以重大项目、重要平台为抓手,加大示范应用和市场化推广力度,打造全球领先、安全可控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

 

李志起提到,要产、学、研、用全链条同频共振,开辟产业数字化“主阵地”。引导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改造,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水平。深化行业赋能,面向制造、能源、交通、物流、医疗等关键领域,全面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打造智慧城市,在企业生产、城市建管、社会民生等领域,着力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李志起认为,要特别注意“场景为王”,实现数据、技术、场景、应用深度融合。如果脱离了数据和技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就会举步维艰,“数实融合”更会成为无源之水。反之,如果没有场景和应用,数据和技术则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要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全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城市治理等场景数字化重塑,不断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最后,李志起表示,要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力“四链融合”解决“缺芯少魂”问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以企业为龙头,开展联合攻关,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前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芯片、传感器、工业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陈维城

编辑 王进雨 李梦涵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