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资管协会共同主办了“贝壳财经会客”。本期会客厅的主题为“养老金融启航,金融机构如何让养老无忧”,银行、理财公司、基金公司等个人养老金参与方均有代表参与,共同探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机遇。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目前投资者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了解程度依然有限,多数投资者仍处于观望状态。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养老投资。金融机构要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可投资产品,同时做好相关产品的历史业绩,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


投资者仍处于观望状态 临近退休的年长者是投资主力军


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式开闸已有三个月的时间。根据日前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过2400万户,这一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在本次研讨会上,多位来自银行、理财公司、基金公司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人士给出了这些客户的画像:临近退休的年长者是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开户和投资的主力军。


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张丁予表示,目前来看,养老理财的投资者主要是确实有养老需求的年长受众,他们对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较为敏感,这与养老产品“长久期、收益和波动高于短期限理财产品”的特点存在一定矛盾。


有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理财的投资者目前仍处于观望状态,账户人均缴费金额仅2000余元,远低于年缴费上限,客户仍以小额体验为主。


农业银行与会代表亦表示,当前个人养老金业务在部分先行城市开办,客户对其了解仍较为有限,政策普及工作依然重要。为此,农业银行推出了“农行个人养老金业务微课堂”系列科普,并通过视频、海报、折页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开展“政策信息送上门、办理知识送到家”活动,致力于让客户知政策、会使用、愿申办。


理财机构应做好产品业绩 提高投资者参与率


在多位与会嘉宾看来,个人养老金作为新生事物,目前投资者缴存的资金规模体规模并不大,金融机构仍需要发布更多的产品,做好相关投资产品的历史业绩,是提高投资者参与率的方式之一。


多位与会嘉宾提出,让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者觉得“划算”,仅有稳定性远远不够。此前有学者计算,若想实现“养老自由”,则需要提前存入年薪9倍的资金。这意味着养老理财必须要考虑其收益率的问题。


“对于投资人来说,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拉长来看是一样的,但从短期来看却差距很大。”张丁予表示,养老资金需要保值增值,从长期来看,势必要与权益类资产绑定起来。如果投资者还有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才退休,则可以考虑配置权益资产占比较高的产品。


在本次座谈会上,嘉实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唐棠也表达了对资本市场的乐观态度。他表示,中国居民更多把财富积累在房产中,而不是股市中;美国权益市场发展较好,是因为他们认其自身财富就在股市中。但投资者转变观念还有很长时间。


个人养老金定位明确 有望改变理财市场


唐棠在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推出意义重大,账户内可投产品普遍有较长的锁定期。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第一批开通个养账户的客户有较大概率实现不错的收益。通过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实现,能够培养客户对个人养老账户的信任,这种新账户形态的引入,会引发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格局的长远改变。


“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突出特点是需求定位明确。”唐棠表示,过往的金融产品在需求定位方面都没有这么清晰,养老产品中所带有的“养老”二字切中了客户的养老需求。传统金融产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比拼历史收益率,忽略客户真实的理财需求。我国绝大部分家庭都有储蓄的偏好,且理财的需求久期较长,个人养老金账户能较好地匹配客户潜在的理财需求,培养其长期投资的意识,净化整个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市场的氛围。


张丁予还表示,做好投资者教育同样重要。个人养老金资金可以投资指定的保险、储蓄、基金、理财等产品,风险偏好各有侧重。但部分投资者的金融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金融机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个人养老金未来发展,与会嘉宾普遍预计,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可投资的产品不断丰富和成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放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中进行投资。


银保监会近日指出,将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潘亦纯 王雨晨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