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经过一个冬天的风霜洗礼,终于迎来立春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zhì)负冰。”意思是这个时节,东风送暖,大地逐渐解冻;蛰居在地下的虫类开始苏醒;河冰融化,鱼儿上游,似是背着碎冰向水面游动。
立春也是重要的农业节点,立春之后,很多地区开始春耕,各地流传的“报春”“说春”“打春牛”等立春习俗便与农耕有关。此外,立春还有吃春饼、春卷、萝卜、春盘等食俗,意为“咬春”。
以说春、报春、打春牛祝福农耕
资料显示,贵州省石阡县的侗族人有“说春”的习俗,由说唱艺人装扮成春官走家串户进行表演,劝农劳作,祝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有同样意味的还有“打春牛”,即由选定的人装扮成芒神鞭打春牛,用以劝农春耕,表达人们期盼五谷丰登的愿望。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报春”习俗,由一个人手敲小锣鼓,唱迎春赞词,为各家各户送上印着春牛图的红纸,即春帖子,从而提醒人们抓紧农时。
用美食“咬春”来迎春
在立春这天,民间常食用特定食物来迎接春天,同时表达希望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
春饼。  新京报资料图片
很多北方地区的家庭会在立春这天烙制薄饼,即春饼,同时准备一些炒菜,例如炒豆芽、炒粉丝、炒合菜、摊鸡蛋等,食用时将菜卷入饼中,两头包起来后食用,寓意有头有尾。
炸春卷。  新京报资料图片
北方地区吃春饼,南方地区则多吃春卷。在薄饼皮中放入馅料,卷成卷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意为“炸春”。
“心里美”萝卜。  新京报资料图片
不少地区有立春吃萝卜的习俗。明代刘若愚创作的《酌中志》中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而民间对立春吃萝卜还有一种说法,即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此外,吃春盘也是一些地区立春当天必吃的食物。资料显示,这一习俗唐宋时期便已存在,不同时期的春盘做法各不相同。现今常见的春盘是将韭菜、豆芽、萝卜、生菜等蔬菜,与瓜果饼糖共同拼成盘,用以迎春。
新京报记者 张明璇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