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企联”)前往华彬航空集团开展走访调研,这也是北京企联、新京报合作进行的以“关注北京企业复工复产状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的第一站。据介绍,目前华彬航空集团已实现复工,但复产尚未完全实现。在这期间,华彬航空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复工之后,企业能否走出一个高质量的“产”,而这也是未来行业龙头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企业纾困的相关政策。在国务院出台了六方面33项措施后,北京市也细化提出了六方面45项措施。在此背景下,北京企联联合新京报,旨在通过对部分代表性企业的走访调研,了解北京企业对复工复产等相关工作的想法、实际操作和政策需求。

 

华彬航空集团:希望复工之后创造出高质量的“产”

 

华彬航空集团执行总裁胡明介绍,华彬航空集团隶属华彬集团,目前以67架的机队规模在国内的民营通用航空企业排名中位于前列。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在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拥有三个主运行基地,其中,密云穆家峪机场是企业管理的通航机场;旗下拥有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华彬亚盛通用航空(北京)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子公司。

 

疫情暴发对航空业的影响冲击显著,通用航空作为民航的两翼之一,受到的冲击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据华彬航空集团财务总监杨永强介绍,华彬航空集团涉及有短途运输、空中游览、航拍航测、医疗救援等业务,大部分作业飞机为直升机。直升机的作业以载客为主,疫情期间在对人员流动、城际之间流动有所限制之后,公司的业务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座谈会上,谈到企业的复工复产实际情况时,胡明介绍,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华彬航空集团“已实现复工,但复产还尚未完全实现”。其中很大原因是由行业属性决定,“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

 

在胡明看来,华彬航空集团的复产并不是要恢复到以前的“产”,“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复工之后能不能走出一个高质量的‘产’,所谓的高质量的‘产’就是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模式创新。在通用航空领域,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模式创新将成为影响五年之后行业龙头老大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华彬航空集团从企业的资源及优势出发,积极拓展一些非航类业务及产品,如利用企业管理的密云穆家峪机场资源优势以及一批年轻高素质的飞行员等人才优势,尝试航空教育业务的探索;利用企业原有的医疗救援体系打造医疗救护健康服务的医联体等。另外在数字经济、元宇宙等新兴业态上,华彬航空集团也在积极尝试。

 

北京企联:发挥桥梁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

 

胡明表示,对于华彬航空集团所在的通用航空领域而言,航空与大众的联系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早到晚,从生到死,这些都是非航类的业务概念,也是未来通用航空可以大有作为的方向。目前企业在通航领域的业务拓展更像是“露天采煤”,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我们想换一种产业模式,希望能够跟北京企联一起找到行业价值。”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企联能发挥协会资源等各方面优势给予支持与指导帮助。

 

北京企联秘书长黄建华表示,华彬航空集团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复工复产有自己独有且有深度的思考,结合环境变化去做与行业紧密相关的复产,其复产的本身也是企业的一种转型、升级。在这其中,北京企联愿意发挥连接桥梁作用,为企业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通过各项服务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最终体现在效益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贡献上。

 

黄建华说,此次是北京企联走进北京企业、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第一站,此行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北京企联与企业会员单位的关系,也为后续走访调研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北京企联还将携手新京报继续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走访调研,联合行业力量,将北京的复工复产等政策工作落实到实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郑艺佳

校对 付春愔

图片 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