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段文平)“首店经济”是刺激消费的“利器”。如何更好地创新“首店经济”?如何突破传统商业同质化竞争瓶颈?2022年北京两会,北京市政协委员、京投发展总裁高一轩提交了名为《关于北京进一步提升商业品牌首店引入措施的提案》。高一轩建议,进一步明确首店认定标准、加大优质本土品牌首店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动态+静态”双重鼓励机制,并营造有利于首店发展的包容审慎市场环境。


“首店经济”存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


“首店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首店”成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配,也成为各地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2021年9月,北京正式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吸引国际国内品牌在京开设3000家以上首店、创新店、旗舰店。


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901家首店(含旗舰店)落地北京,是2020年入驻首店数量的近5倍。


不过,在高一轩看来,发展“首店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独家店”“商标店”钻政策空子,“首店”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开放和创新的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初期实力有限的本土品牌的首店,缺乏接续性的培育和后续发展的激励。目前,北京首店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和优惠方式主要聚焦在选址落地服务、参展推广和部分享受本市总部经济政策方面,对品牌孵化和首店后续运营发展缺少持续关注与相应支持。”高一轩说。


建议明确首店认定标准,营造包容审慎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高一轩建议,进一步明确“首店”认定标准、加大优质本土品牌首店支持力度。“重点考虑年轻消费人群的需求,以有利于本地首店经济有效性和快速发展为目标,科学明确首店业态范围,完善首店的评价机制和进驻标准,细分商业产品及服务。避免某些品牌影响力不足、消费拉动性不强、流量不足和业绩不佳的伪首店、商标店被错误引入。”高一轩提出,“对于确实具有较强品牌号召力和消费带动力的本土品牌首店的引入,尤其是本土创新品牌首店,应在北京市《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和其他优惠。”


此外,高一轩还建议建立“动态+静态”双重鼓励机制、营造有利于首店发展的包容审慎市场环境。高一轩认为,从长远来看,应更加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企业解决在商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强“首店”对入驻城市的黏性,对标国内先进省市给予首店发展更宽松的市场环境,通过政策突破解决企业在夜间经济、促消费活动等方面的具体障碍。同时,地方政府和市级层面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推动首店经济发展,使首店成为重点城市、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封面图来源 资料图片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