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消费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媒体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本次活动将突出理性投资和合理借贷教育宣传重点,提示广大消费者“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对于非法机构、非法平台推出的非法产品,一定要坚决远离。
公众在基本金融知识方面仍存在不足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每年9月联合开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9月,四家单位将继续联合开展宣传相关教育活动。
刘桂平介绍,2021年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比2019年提高了2.04,体现出四部门等有关单位在金融教育领域通力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调查结果也提示了社会公众在基本金融知识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对分散化投资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容易出现非理性投资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公众的金融教育,做好风险提示工作。”刘桂平称,一是继续加强金融教育工作统筹协调;二是借力科技赋能,推动金融教育常态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金融风险提示。引导社会公众更加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其中在强化金融风险提示方面,在本次活动中,就突出了理性投资和合理借贷教育宣传重点,注重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提示广大消费者“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对于非法机构、非法平台推出的非法产品,一定要坚决远离。
加强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
近年“以房养老”等金融骗局引起监管重视。刘桂平还提到,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金融素养教育工作须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支持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发展,致力于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缓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用金融力量化解社会痛点,赋能社会进步。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宣传内容、方式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着力,开展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教育,让老年人“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一听就懂”。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也表示,银保监会近年经常发布风险提示和一些典型案例,例如在研究老年人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的金融骗局基础上,发布了《关于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提示》;又如针对短信钓鱼诈骗,发布了《关于防范短信钓鱼链接诈骗的风险提示》;针对一些青少年集资追星、打榜等现象,发布了《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
加强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专门立法
据刘桂平介绍,下一步,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行两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着力推进两项工作。
一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影响面也很大,但这项工作需要有理论来支撑,不是简单地为消费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系统化、框架性地构建一个完整体系。所以,需要系统思考、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
二是需要相关部门,主要是“一行两会”,包括联动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专门立法。要有上位法支撑,使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加有法可依,也能够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