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潘亦纯 程维妙 侯润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和产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会出哪些政策和工具?3月6日,新京报举办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邀请经济和能源领域专家进行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这一线上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技术成熟度是够的,但其导入会引起利益结构分配的变化,所以现在的很多非技术问题成为瓶颈和阻碍。先谈谈钢铁,现在是用焦炭来炼钢,已经开始用氢作为还原剂来炼钢,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钢铁本身是完全可以转型为低碳的,全世界都是这种趋势。目前,中国油气自产只有2亿吨,其他都是进口,能够降低一些对外依存度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对石化行业影响不会特别大。


欧阳明高进一步表示,重点是煤炭发电部分,目前,光伏、风电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但这些都是波动性能源,它必须配备储能或灵活调节的能源,才能够真正保证电网稳定。这其中有几种方式,像德国,已经转为可再生能源为主,但大部分煤电厂都没有关停,只是发电的小时数越来越低,这种方式下,煤电仍会存在,只是用煤量会下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要烧煤,将煤不作为能源,而是作为原材料去使用,这样就不会产生太多二氧化碳,这可能是一条主出路。


“将来我们能用电的肯定都用电,不能用电的可能就需要用氢,也就是说,现在是汽柴油为主,将来或许电、氢既是能源载体,也是储能介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程维妙 侯润芳 编辑 赵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