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那么,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一份提案中表示,沿用层层分解指标完成任务的行政性办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很大。建议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以设立绿色账户为重点,争取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上取得大的进展。


在刘世锦看来,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很可能推动我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全局性重大变革。不过,他同时指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在诸多方面还很不适应。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环境治理、碳减排等主要靠的是行政性办法,层层分解指标完成任务;绿色发展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还不能成为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的经济行为。“沿用这一套办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即便勉强实现,也可能代价过高而不具有可持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刘世锦提出,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建议以设立绿色发展账户为重点,争取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上取得大的进展。


那么,如何以设立绿色发展账户为重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刘世锦从多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其中包括:


把工作重点放到发展方式转型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的构建上。他提出,应当把补上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融合的生态文明微观基础这一短板,作为实现30-60目标的优先事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基础的基本框架。


加快绿色发展账户的研究和完善。刘世锦指出,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绿色发展账户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GDP、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由这些要素形成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资产负债表;把原先外部化的绿色收益和排放成本内部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全口径收益和成本的绿色发展账户;把绿色发展账户原理与投入产出表中的收入法计算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从全国和各级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绿色发展账户;“设立绿色发展账户的核心是科学界定并落实相关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产权与责任,并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账户平衡,基本原则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刘世锦还建议,可选择若干绿色发展基础较好、积极性高、创新意识强的城市或者其中一个区域进行绿色发展账户的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


此外,刘世锦还提出,以绿色发展账户为基础推动30-60目标任务的落实。“绿色发展账户建起来后,就可以把30-60目标任务合理、准确地分解到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重要动能。”刘世锦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赵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