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科技互联网企业在汽车圈刷爆了存在感。从百度、苹果下场造车,再到日前的小米表示持续关注电动汽车生态发展,正处于研究阶段。虽未正式立项,但就科技企业近期在汽车圈的活跃表现,足以展现汽车产业链的开放程度。


从2014年众多造车新势力在汽车产业崭露头角,新能源、智能网联日趋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在经历了行业的洗礼之后,留下的诸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发展迅速,同时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汽车产业,尤其是以智能、科技驱使的智能汽车产业迎来新的机遇,软件正在定义汽车。也正是在智能网联、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之下,汽车产业链的“朋友圈”向科技互联网汽车开放。


当然,科技企业也从中看到了机遇。在笔者看来,汽车产业链的开放、包容,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等等都成为其争相进入的重要原因。


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如果说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被称作“隔行如隔山”,科技企业造车则更显水到渠成。这源于汽车产业如今的变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车企造车的关键。谁更有技术实力,研发出更好的产品,谁才拥有竞争的优势。


百度目前在汽车行业已经有了不少积累,其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与国内外数十家车企合作。有数据显示,其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第一。而小米方面,其创始人雷军与汽车业更是渊源颇深,其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2020年小米也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车载服务商博泰的融资。在技术储备方面,小米在人机交互系统、车联网方面尝试颇多,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已经实现车机搭载,同时小米也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


更重要的是,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智能网联、数字化场景在汽车产业中具有非常高的市场前景,也是进步的方向,科技企业的介入,绝对有利可图。


目前,传统车企也大多采取了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这本身就是一个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做法。据1月11日百度发布的消息显示,百度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但是将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多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小米如若进军造车或与百度类似,以技术输出的方式,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在拥有话语权的同时,各展所长。


此前,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互联网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造车涉及硬件制造和软件控制等诸多问题,双方需要更好磨合。在新的发展机会下,磨合会产生更多的博弈空间。


在笔者看来,汽车产业链相比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产业链来说,要长得多,这意味着也“更难一次性搞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如今,我们都看到了偏向于智能化科技化的新造车企业的估值上升空间和资本力量,更应看到的是诸如蔚来、小鹏等车企经历的“艰难险阻”。从哲学上来讲,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科技这一要素对于汽车产业的变革能力毋庸置疑,但科技互联网企业想要在汽车产业链内转型成功、站稳脚跟,仍需时间的考验。


新京报汽车评论员 魏帅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