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思炀)12月30日,新京报记者从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官网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风险防控,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要求消费者在省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通过“豫冷链”实行实名制。2021年1月6日起,没有“豫冷链”追溯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目前,“河南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以下简称“豫冷链”)已上线运行,可通过电脑网页、手机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操作。其中,河南省现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于2021年1月5日前在“豫冷链”中完成用户注册,如实上传库存进口冷链食品来源、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预防性消毒证明、流向等追溯数据,并完成赋码工作。已有自建追溯系统的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可联系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批量导入或系统接口等方式上传数据。今后拟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于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活动前在“豫冷链”中完成用户注册。

 

通告指出,“豫冷链”实行“提前报备、首站赋码、一码通用”管理。从海关或省外采购的进口冷链食品运入省内生产经营单位时,需在“豫冷链”中提前上传相关产品品种、规格、批次、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报告、预防性消毒证明等追溯数据,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安排核酸抽检,并确认具有消毒证明、购进凭证后使用“豫冷链”按批次为相关产品进行赋码后方可销售。待全国平台跨省追溯码互认开通后,“豫冷链”将支持外省已经赋码产品直接扫码入库。

 

下游食品生产经营者购进进口冷链食品后,应扫描追溯码入库,拆大包装分销的,应根据上游消毒证明信息和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规定上传分装消毒及核酸检测报告,将相关信息上传“豫冷链”后赋码销售,避免重复检测,确保“批批检”。2021年1月6日起,没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预防性消毒证明、“豫冷链”追溯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实行实名制。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或货柜醒目位置加贴“豫冷链”追溯码。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应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扫码,核对产品信息与追溯码信息是否一致。消费者不能使用微信扫码购买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登记实名、地址、电话,并将登记信息上传至“豫冷链”。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