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间,中原证券公告证实资管“踩雷”的猜测,承认公司“联盟17号”和“中京1号”资管计划存在风险。据公告显示,两款资管产品规模分别为5984万元、18165万元。中原证券称,公司自有资金未参与设立上述两款资管产品。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公司取得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5月4日立案侦查,目前侦查工作正在依法推进。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中原证券总负债高达370.92亿元,公司总资产485.52亿元,2019年一季度共实现总营收6.58亿元,同比增长46.10%;实现归母净利润1.82元,同比增长78.78%。
踩雷两项资管产品 4起股权质押
据资料显示,中原证券踩雷的“联盟17号”和“中京1号”资管计划分别设立于2017年12月、2018年2月;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5984万元、18165万元,合计2.41亿元;到期日分别为4月24日、5月7日;均通过华鑫信托设立的“华鑫信托·信源3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闽兴医药”)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
公开资料显示,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于1994年7月30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夏薛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西药、医疗用品及器材、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等。据企查查显示,其实控人夏薛雯持股比例超过90%。
在资管计划到期之时,作为融资方的闽兴医药表示出现流动性危机。
据7月11日晚间中原证券的公告披露,公司在对上述资管产品进行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融资人不能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引起了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公司取得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5月4日立案侦查,目前侦查工作正在依法推进。
不仅仅是“踩雷”资管产品,中原证券在股权质押业务上也频频“踩中雷区”。
根据中原证券披露的诉讼案件显示,截至目前,中原证券踩雷4起股权质押,累计诉讼金额9.47亿元,涉及本金7.88亿元。
具体来看,2017年12月,中原证券与神雾科技签订条约,神雾科技质押其持有的神雾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后跌破处置线,后又未能按期偿付利息,2019年3月,被告神雾集团提起上诉,该起诉讼涉及本金2亿元;此外,中原证券与新光控股、石河子市瑞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长城影视文化企业集团分别发生重大诉讼案件,涉案金额分别为2亿元、1.88亿元、2亿元。
总负债370亿元 卖房套现4746万
据最新一期财报显示,截至3月底,中原证券一季度共实现总营收6.58亿元,同比增长46.10%;实现归母净利润1.82元,同比增长78.78%;扣非净利润增幅达到92%。值得注意的是,中原证券一季度的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与此同时,中原证券的主要业务业绩也在迅速增长。公司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0.5%,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35%,投资收益增幅则高达110%,公允价值变动最明显、实现收益1.41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处于亏损状态。
尽管如此,中原证券依然在“缺钱”的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7年起,中原证券接连发债融资40亿元,2017年公司发行两次金融债,募资额25亿元,2018年公司发行金融债,募资总额15亿元,2019年3月、4月,公司又两次发行金融债,分别募资20亿元、15亿元。此外,中原证券在港股共募得资金约30亿,在A股募资约113.31亿元。再加上截至2019年3月31日,通过间接融资取得的10.31亿元。
也就是说,中原证券目前募资补血接近268.62亿元。
据中原证券一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原证券总负债达到370.92亿元,比上年年底的308.80亿元增长了21.11%。
在高负债之下,中原证券选择卖房套现。
2018年10月,中原证券公告对位于郑州市、北京市、河源市的11处房产进行变现处置。截至8月31日,这批拟处置房产的账面净值合计2143万元,评估值为6835万元,最终处置价格以成交价为准。
在近期公司关于出售上述房产的进展公告中,中原证券表示,公司与相关受让方已分别签署资产交易合同,共涉及4套闲置房产,账面净值合计人民币1915.4万元,合同金额合计人民币4745.5万元。此次已出售房产有三处位于北京市,一处位于河源市。四处房产转让价格分别为2854.4万元、880.97万元、878.7万元、131.5万元,转让总价4745.5万元。
对于出售房产的目的,中原证券解释为“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盘活固定资产,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大股东清仓式减持 曾被证监会连降6级
2月15日,登陆A股刚满两年的中原证券,遭遇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
据中原证券发布的公告显示,第三大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公司”)计划未来半年内减持6.0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71%。
在6月28日更新的减持进展中,中原证券披露,自2019年3月8日至2019年6月2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中原证券股份0.39亿股,占中原证券股份总数约 1.0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中原证券股份 529万股,占中原证券股份总数约0.14%;合计减持中原证券股份0.44亿股,占中原证券股份总数约1.14%。截至6月28日,减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数量已过半,尚未实施完毕。
对于此次大股东减持计划,渤海证券回应称,“渤海产业基金是作为财务投资进入的,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退出,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原证券曾被证监会直指合规管理、内控存在漏洞,罚没40万元,并被连续下调6个等级。
2018年8月3日,中原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事情的缘起是该券商担任天津丰利收购节能科技项目财务顾问时,未能发现天津丰利使用上市公司关联方杰能科技的资金用于收购其股权。
根据相关法规,中原证券被认定为“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疏漏”。
最终,中原证券被处罚没40万元,两位负责主管人被分别处以10万元和5万元罚款。
而在2018年7月证监会官网对外公布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从分类结果上看,中原证券被下调了6个级别,由2017年的A级调直接降至2018年的C级。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及合规管理水平的相对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而降级后券商开展的业务必须和其风险管理能力匹配,新业务或者业务扩张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中原证券在信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券商融资、发行债券等行为都会受到限制,或将影响到公司日后的营业水平以及利润。
新京报记者 张思源 陈鹏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