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字、一分钟,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今年是微软加速器来中国的第四年,新上任的CEO罗斌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8月8日,微软加速器第八期的学员正式入驻,8月18日,罗斌他们安排了盛大的亮相仪式。
第八期入驻企业共15家,算下来,微软加速器在中国已经有141位校友企业了。罗斌正快速适应着这里的节奏,同时,也在谋求着突破与改变。
员工也要塑造“领导力”
履职微软加速器大中华区CEO前,罗斌曾英特尔公司服务超过13年,其中8年供职于英特尔投资。外企多年的经历造就了罗斌外表儒雅、气场强大的“大叔”气质。
罗斌格外看重企业的领导力,在第八期团队的招募环节,他选择了主动出击。对于微软加速的招募而言,以往往往是“一根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这次,罗斌也收到了1200多封申请,但他还是花了很大的精力主动去找寻微软生态链上的关键创新项目,这一点和他以前做投资、投后管理的过程很像。
“我希望微软加速器的入驻企业,能一眼看到他们未来可能在这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具备更有领导力的团队。”罗斌说。
其实他口中的领导力并不仅仅是创始人的眼界和气质,也包含了每一个员工的领导力,“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每一个员工也是塑造企业领导力的单元。”
很多微软加速器的校友把这里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处在加速器CEO的位置,罗斌也笑称自己就是 “大家长”,他每天总是最早到这里的,有时候,他比入驻企业的老板都更了解他们的员工。
当然,他每天还需要帮助创业团队梳理战略和品牌,提供形形色色的定制化辅导。
“每个创业者都注定是孤独的,他们需要的并不全是理解和同情,而是有最优秀的人围绕在身边,恰到好处地激发、推动、协助他去完成一项事业。”罗斌说。
微软加速器CEO罗斌
四年了,微软加速器成绩如何?
对于今天的微软而言,微软对于技术创新的渴求从未减弱。同时,作为一家平台公司,微软推动生态创新,发现潜在合作伙伴,提前布局。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得到微软的青睐和帮助自然大有助益,一方面能利用微软生态中的资源去快速获取市场和用户,另一方面也能突破一些核心技术障碍。
微软目前在全球七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加速区,中国占有一席。
提起过往的成绩,罗斌也十分自豪地展示了一份成绩单。在已毕业的126家入驻企业中,企业总估值超395亿元人民币,估值增长比率超过600%,其中93%的团队从入驻到离开的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毕业之后,有3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12家企业被并购。
在全球市场上,81%的团队从入驻到离开是完成了下一轮融资,略低于中国团队的表现,而在被并购的企业中,中国市场的团队就占到了一半。
如此看来,微软加速器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不俗。
国内虽然孵化器、加速器很多,但很多最后都沦为了“二房东”,靠收取办公室租金和骗政府补贴过活。微软加速器依托于微软,算是含着金汤匙出身,背景华丽,在运营理念上有所不同,入选团队可以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大厦内部的办公空间入驻4-6个月,不仅省去了办公室租金,每个团队还可以获得得到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微软Azure云服务。
当然,为了完成这种加速,微软总部每年在中国区的加速器上也要投入数百万美元。
“中国需要更多的创业加速器”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处于“最坏”的资本寒潮和资本配置荒叠加的时代,股权投资市场避险情绪较高,早期投资缩量明显。然而,在微软加速器CEO罗斌看来,结合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创投环境,中国的实体创业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中国市场需要更多的加速器对创业进行服务。
在创业服务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的创业加速器、众创空间、孵化器有2000多家。罗斌说,这还不够,中国的加速器数量还需要在目前基础上乘以10。
罗斌这番言论初听之下确实令人意外,但细观中国创业潮流的发展趋势,就会发现中国的加速器数量乘以10并非没有可能,2016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2%。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到8078.8万户,如此庞大的基数需要相匹配的加速服务并不奇怪。
罗斌称,“目前中国的实业创业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新技术、新平台的到来让创业者、资本兴奋和冲动。”在罗斌看来,创新团队在选择市场空间和时机时,需要借助如微软加速器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帮助创业团队冷静、扎实地取得成功。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创业征途中有匹配的辅导和帮助自然成功率更大。但是微软加速器每年也就遴选15—20家企业入驻,罗斌坦言很多没有通过筛选的团队也十分优秀,“希望中国市场上能有更多的加速器出现,来为创业加速。”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 陈莎
新京报重磅推出创投新媒体平台,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网址: